实景三维技术:精准民生服务,未来已来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8-29 14: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重庆8月28日电(记者 蒋剑晶) 8月28日,自然资源部邀请新闻媒体参与2024年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活动,组织前往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采访实景三维技术相关情况。

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薛梅介绍实景三维技术支撑及创新(记者 蒋剑晶拍摄)

“城在山水间、山水在城中”“两江四岸风景绝佳”,说的便是这座拥有独特的山水肌理、城市结构的“8D魔幻”城市,重庆。正因特殊的地形地貌,“魔幻山城”看到了其在测绘地理信息、航测遥感、导航定位以及地图编制等领域技术革新、深耕发展的价值,“实景三维”概念应运而生。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实景三维”技术在我们老百姓身上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在此次采访活动中,记者了解到实景三维技术在赋能民生实事上大有作为。

实景三维撑开群众生命保护伞。实景三维技术可应用于虚拟模拟航飞、航道规划和起降点选址。举个医疗救援的例子,通过仿真模拟重庆血液中心至重医第二附属医院空中血液运输航道,可提前预演预判避让渝中区超高层建筑,为合理规划航道提供了可视化、智能化支撑,通过开辟低空绿色生命通道,为宝贵生命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同时也成功构建了空中血液运输生命航线。

此外,赛事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火灾、踩踏等安全隐患风险突出,管理部门如何避免和应对突发事故?依托实景三维时空基底,形成感知预警、决策处置、监督评价、复盘改进的闭环工作体系,可大力提升相关管理部门在避免和应对突发事故、提升安全监管方面的能力。

实景三维提升公众生活娱乐幸福感。近年来,国内文化演出、体育赛事市场火爆,针对消费者因购买到柱子票、栏杆票、墙根票等各类花式遮挡的“奇葩票”而影响观看体验的情况,实景三维技术贡献了解决方案。基于实景三维,可以对赛事场馆的出入口、通道、座位、梁、柱、栏杆、电梯等全要素进行1:1真实还原,能够让观众在线沉浸式选座,每一个座位的视觉范围、有无遮挡都精准呈现,彻底告别“奇葩票”。

此外,在实景三维场景中,导航路线、交通站点、周边商铺等全都囊括其中,不用亲临现场,即可实现实地踩线踩点,有效解决了对赛事场馆周边不了解,找路线、找站点、找座位难的问题。

实景三维助力VR/AR数字文旅。基于实景三维数字底座,运用增强现实AR,可让观众从人行视角体验洪崖洞步行空间拓宽后的空间效果,为观众带来丰富、直观的沉浸式视觉体验;运用180度整舱旋转、飞行姿态高仿真模拟、沉浸式巨幕影像、现实裸眼VR技术,可让游客从空中视角,沉浸式体验两江四岸核心区的山水人文风景,实现足不出户即可线上云游,感受山水之城、立体城市的独特魅力。

近日,“首款国产3D游戏”《黑神话:悟空》爆火出圈,游戏的经典场景生动呈现了重庆大足石刻经无人机全方位、多角度拍摄的三维重建。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薛梅表示,中国传统古建筑在游戏中“新生”,历史文物“活”了起来,实景三维技术功不可没。

实景三维焕发生态活力生机。借助实景三维技术,可以全方位记录生态修复的“魔法”,“渝北铜锣山矿山公园”的“蜕变”是人与自然共生的最好印证。在三维生态空间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从“山上”、“山腰”到“山下”,通过矿坑水体生态修复、田水路林村等国土综合整治,昔日废弃矿山重现盎然生机,如今的矿山公园已成为游客眼中的“重庆小九寨”。

“穿越时空的界限,实景三维技术作用于重庆‘九开八闭’十七座古城门的数字化复原”,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书记陈翰介绍道。借助实景三维技术精妙复现并焕新了往昔的历史古城,取得生动逼真的模拟效果。

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书记陈翰新介绍实景三维技术相关情况(记者 蒋剑晶拍摄)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