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鑫股份IPO:紧随绿色发展的机遇 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来源:咸宁新闻网    2024-09-03 16:44
来源: 咸宁新闻网
2024-09-03 16: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8月29日,浙江众鑫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鑫股份”或公司)披露招股意向书,公司启动发行,拟于9月6日申购,证券简称:众鑫股份,证券代码:603091。公司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经营业绩稳步增长,客户优势显著

在全球限塑、禁塑及“双碳”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国的禁塑政策使得作为塑料包装理想替代品的纸浆模塑产品在海外市场大受欢迎。国内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环保纸塑产品生产基地之一,作为植物纤维模塑行业的领头羊众鑫股份以发展成为行业内杰出代表之一。

众鑫股份正以其创新技术和产品,专注于自然降解植物纤维模塑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其产品以蔗渣浆、竹浆等天然植物纤维为原材料,通过模塑工艺生产出可替代传统塑料的环保餐具和包装,广泛应用于餐饮、快消、医疗和工业等多个领域。

出于“减少砍伐森林,减少碳排放”的目的,公司潜心研发用可再生植物纤维替代木浆作为原材料,自2015年开始,大量使用广西的甘蔗渣纸浆制造一次性餐饮具制品,在全球大力宣传“废物利用,循环经济,原材料零排放”的低碳产品概念,深受欢迎。此外,众鑫股份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也体现了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承诺。公司全部使用生物质锅炉,这种能源的使用不仅减少了对石化能源的依赖,更降低了碳排放,符合全球低碳发展的趋势。

众鑫股份的创新之路始于对环保材料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公司不仅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更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这些技术包括热膨胀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湿干双转快速转移技术等,它们共同确保了产品的高质量和生产过程的高效率。

依托领先的技术优势、优良的产品品质、快速响应的开发能力,众鑫股份能够为客户提供从外观及结构设计、样品制造、产品生产到后续风险管控的整体解决方案。目前,众鑫股份已成为普乐集团等众多全球知名食品供应链企业的环保包装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终端客户包括山姆会员店、汉堡王等众多知名的大型连锁商超和连锁餐厅。

在行业有利于公司发展的背景下,众鑫股份经营业绩持续向好。2021年至2023年,众鑫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1032.23万元、131579.38万元和132606.24万元,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4597.58万元、20556.51万元和22847.82万元,经营业绩稳定且持续增长,具备较强的持续盈利能力。在刚刚发布的半年报中,众鑫股份2024年1-6月公司营业总收入为7.0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02%,净利润为1.37亿,较去年同期增长38.56%。

加速战略布局,抢占国内外市场

根据GrandViewResearch数据,2022年度,全球纸浆模塑包装市场价值约为51.11亿美元,其中餐饮具占比约24.17%,约12.3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3.03亿元。2022年度,众鑫股份纸浆模塑餐饮具销售额约12.91亿元,占全球纸浆模塑餐饮具产品的产值约16%。根据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相关统计:2022年度,公司植物纤维模塑餐饮具产量在国内市场产量占比达20%,在国内植物纤维模塑餐饮具细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具备行业代表性。全球各地限塑政策驱动环保包装推广,餐饮具替塑一马当先;替塑餐饮具渗透率仍有限,行业规模快速增长,市场可替代空间较大。

为了降低生产环节的成本,众鑫股份坚定地实施了“走出去”战略。泰国的甘蔗种植面积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甘蔗渣资源极为丰富。因此,众鑫股份的海外扩张计划首站选择了泰国。目前,公司在泰国的工厂已经进入厂房施工阶段,即将开始设备安装,预计将于2025年1月正式投产。

此外,2024年标志着中巴建交50周年。作为中巴经济文化交流活动的一部分,巴西国家电视台在今年4月派遣工作人员访问了众鑫股份,参观了生产车间,并拍摄了从甘蔗渣到一次性可降解餐具的生产过程。拍摄团队对众鑫股份将甘蔗渣转化为宝贵资源的技术表示了极大的赞赏,并且双方深入探讨了在巴西开发甘蔗渣资源的合作可能性。目前,这一合作项目正在有序地推进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鑫股份的发展战略中,除了加强海外市场占有率,公司还积极规划国内市场。随着国家“禁塑减塑”政策的实施,预计未来国内对“可自然降解包装制品”的需求将会显著增长。为此,众鑫股份近年来投入了大量资金,研发出了适合中餐使用的包装制品,并成功入选美团的“青山计划”产品名录,为开拓国内市场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准备。

展望未来,众鑫股份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动环保纸塑产业的不断升级。公司将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并以创新技术为全球环保事业贡献力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编辑:rwzh4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