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R沉浸式展览里,探索《海错图》的深海世界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2 16:48
2024-12-02 16: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日前,国风深海主题VR沉浸式展览《深海奇遇》体验交流会在京举行。该展览将于12月4日-2025年6月1日在北京王府井举办。

全新海洋主题VR沉浸展《深海奇遇》通过“扬帆起航”“海错奇观”“海天幻境”“碧海归墟”四大奇幻场景,带观众领略光怪陆离、神秘莫测的海底奇幻世界,体验海洋里的“中国式浪漫”。展览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海错图》与《山海经》为叙事和美学灵感,通过HTC的LBE大空间软件技术打造虚拟现实体验,实现多人同时在线、精准空间定位、虚拟场景构建等功能。

展览现场。主办方供图

《深海奇遇》制作人、君看文化董事长杨乐表示,随着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必将进入“新数字常态”,公司致力于研究文化数字化背景下文化消费场景的重塑,通过数字技术的加持,构建消费者的身份认同,从而不断创新人们的消费体验向多元、沉浸、交互等方向发展。同时,AI技术在创意阶段对成本的节约,空间计算对场景即时反馈的娱乐性创新,以及数字资产对市场运营的提质增效,都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崭新的空间。

展览现场。主办方供图

《深海奇遇》总导演高婕妤认为,利用“IP”衍生新产业,实现跨界融合,开阔数字化文化创新成果的展示空间是数字化大潮下催生出的新型文化业态的关键。在内容创作时,从作品思维到“IP”思维,这是《深海奇遇》项目在互联网时代数字文化内容生产的重要升级。

展览现场。主办方供图

展览中,“海错号”船身的万字曲水纹,与现代科技材质的结合,展现出跨越时空的美学碰撞与和谐共生;碧海归墟中的每一株花草树木都来自古籍记载,又被赋予现代想象。中国国家博物馆创意顾问王泊桥认为,目前90%的VR项目还处在数字孪生的阶段,把一些现实的东西搬到VR大空间里,缺乏一些想象力。《深海奇遇》有对传统文化《海错图》的探索,又有真实海底世界的探索,对古人的想象用数字艺术的方式再次创作,这是最有价值的。(沈杰群)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