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低级别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专项基金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来源: 中国网
2024-12-04 15: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低级别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专项基金启动仪式11月29日在新华社新立方演播室举行。

启动仪式以“让文物活起来”为主题,聚焦专项基金工作重点,推动低级别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创新传播,促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第九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邹家华热情题字“让文物活起来”并发来贺信,对专项基金的启动表示祝贺。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党委常委、副总裁梁智勇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民进中央原副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家王立平,明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毛佩琦,中央纪委原副部级巡视专员戴俭明,中央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原政治委员王成志,最高人民法院原政治部主任赵金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杨广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低级别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专项基金主任杨伟华、江苏善行致远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海军出席启动仪式。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

刘玉珠指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一直高度重视低级别文物建筑的保护利用工作,低级别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创新利用,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文物保护事业不仅需要政府的推动,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此次专项基金的设立,就是社会力量及时响应、积极参与的成果,是构建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新格局的有益尝试。专项基金将通过创新机制和模式,助力低级别文物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推动文物建筑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将专项基金打造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沟通桥梁。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成为低级别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党委常委、副总裁梁智勇

梁智勇表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低级别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专项基金的启动,将为低级别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合理利用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与资源保障,让后人也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新华社快看”全媒体矩阵携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推出的《小童与大家》青少年文物科普直播节目,不仅能加深青少年对文化历史底蕴的理解与传承,激发他们的文化创造力,还将为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启动仪式上,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杨广立为专项基金授牌,专项基金主任杨伟华接受授牌。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杨广立上台为专项基金授牌,专项基金主任杨伟华上台接受授牌

专项基金委员高艳辉在代表发言中表示,专项基金将重点用于低级别文物的保护与修缮,赋予这些不可移动文物新的生命和功能,为低级别文物建筑保护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她指出,基金的设立不仅是对传统文物保护方式的延续,更是一次创新,期望通过这一平台让更多的文物“活起来”,走进百姓生活。专项基金还将为推动低级别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加强文化交流与人才培养,青少年群体的文化素养提升贡献力量。

专项基金委员高艳辉

启动仪式上,专项基金副主任冯海军、新华社快看副总编辑侯晓敏共同为《小童与大家》顾问颁发了专家证书,王立平、毛佩琦、董卓、张天宇、谢路军上台接受专家证书。

《小童与大家》直播节目首席顾问王立平先生指出,“大家”从“小童”里走来,而“小童”终将成为“大家”。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每一位“小童”的成长,而每一位“小童”的成长也需要“大家”和大家的关心与支持。特约顾问毛佩琦先生表示,通过《小童与大家》这个栏目,唤醒普遍人群的文物保护意识。通过节目与大众的互动,让全社会共同参与到文物保护的事业中来。

专项基金副主任冯海军、新华社快看副总编辑侯晓敏共同为《小童与大家》顾问颁发了专家证书

此次新华社快看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携手合作的《小童与大家》直播节目,正是我们“让文物活起来”的积极探索。通过“新华社快看”全媒体矩阵,搭建起一个大师、大家与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平台,以青少年与文化艺术大家的对话交流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文物、文旅与美食美景。让青少年与社会各界专家、学者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助力年轻一代更深入地把握时代脉搏,理解文化发展的脉络,更点燃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为青少年的成长之路注入新的活力,帮助他们成为新时代的思考者和创造者。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低级别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专项基金委员陈金文、邹为瑞,全联名企国际农业研究(北京)中心主任李定燕,文物保护界代表等出席启动仪式。

【责任编辑:刘俊廷】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