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神经外科彭亚主任的带领下,应用业内最新上市的神经血管球囊导引导管(EMBOGUARD),成功为一位脑卒中患者实施了取栓手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术后效果。记者获悉,本次手术也是该产品于10月上市后的全国首批临床应用。
记者了解到,该患者因意识不清2小时余被送往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初步诊断为颈内动脉闭塞,因病人有心脏起搏器,怀疑为心源性血栓导致卒中。考虑到脑卒中这一疾病致死率、致残率非常高,彭主任及其团队在仔细评估手术风险和指征后,决定为该名患者实施取栓手术。手术过程顺利进行,术中通过取栓支架和球囊导引导管配合,近端使用最新神经血管球囊导引导管阻断血流,在没有中间导管/抽吸导管情况下,顺利实现血管一把再通。
图一:术前造影,可见颈内动脉末端闭塞,结合病人病史,怀疑为心源性栓塞
图二:术中,球囊导引导管近端充盈,可见造影剂淤滞,表明球囊有效阻断前向血流,可以防止取栓中血栓逃逸
图三:取栓一把再通,术后造影,血流三级再通
图四:术中一次取出的血栓,基本都被支架拉入EMBOGUARD神经血管球囊导引导管中
当前,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最新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我国总体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9%,位居全球首位。这意味着每5人中,约有2人会罹患脑卒中。此外,《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提要》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居民因脑血管病致死比例超过20%,这也意味着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起病急、来势凶,所以对患者而言,获得及时救治至关重要。幸运的是,当前有越来越多的创新解决方案和全新的手术理念进入临床应用,让卒中的治疗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
在和专家的沟通中,记者也进一步了解到,对于颈内动脉大负荷血栓而言,球囊导引导管发挥着重要作用,给予球囊导引导管负压能够快速降低血栓负荷,更快实现完全再通,且技术应用简便安全。根据2019年的数据报告,两个关于取栓支架的大型真实世界数据库——NASA登记研究和TRACK登记研究中,球囊导引导管的使用率分别达到了44%和47%,并且两项研究都表明球囊导引导管的应用是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图五:手术中应用的EMBOGUARD,图片来自官网
针对新技术在本次手术中的首次应用效果,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彭亚主任表示:“病人永远是第一位,我们通过更创新、更有效、更省时的方式,抢救病人,和时间赛跑,时间就是大脑。“
手术的圆满成功不仅证实了新型球囊导引导管在取栓中的作用,也为脑卒中患者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新选择。未来,期待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脑卒中的防、筛、诊、治等方面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为精细的治疗方案和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彭亚】介绍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神经外科科主任、党支部书记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学分会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脑卒中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兼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
江苏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兼神经介入学组组长
江苏省卒中学会常务理事
常州市医学会脑卒中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心脑血管病防治》编委
美国康奈尔大学Methodist Hospital神经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江苏省333培养人才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中心】介绍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始建于1961年,经过60年的艰苦创业和发展,现已成为江苏省综合实力领先的神经外科之一。目前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常州市“十三五”医学重点学科、常州市“十四五”临床医学中心、常州市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卒中学会综合卒中中心、国家药物临床实验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苏州大学硕博士培养点、上海华山医院周良辅院士工作站。
神经外科拥有核定病床159张,其中神经重症监护(NICU)床位31 张。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开展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及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设有脑血管病、神经肿瘤、功能神经外科、颅脑创伤及神经重症等临床亚专业组和神经外科实验室、神经血管与颅底解剖实验室,构成了从常见病到疑难危重症、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从技术引进到创新输出的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区域临床医学中心。
科室具有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人才梯队,现有医生31人,80%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研究生学历,高级职称20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人,有专职电生理师1名。现有护理人员120余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8%,其中国家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脑心健康管理师1名,江苏省重症监护专科护士2名,江苏省神经外科专科护士2名。拥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人,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人,常州市突出贡献人才2人,常州市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领军人才1人,卓越人才1人,拔尖人才4人,青苗人才3人。
编辑:rwz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