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移动聚焦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

来源:中国网    2024-12-25 15:13
来源: 中国网
2024-12-25 15: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山东青岛,一座现代化的数据中心正以高效、绿色、智能的姿态,推动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

中国移动(山东青岛)数据中心——这座由山东移动倾力打造的新型数据中心,为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客户、个人用户提供连接+算力+能力的新型信息服务,以“安全可靠、智慧高效、绿色低碳、融合创新”赋能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范。

推进“双碳”战略,打造绿色数据中心

山东移动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通过搭建智慧综合管理平台、整合八大节能创新应用场景等措施,全面提升数据中心能效水平。2024年,数据中心PUE值显著下降,节约电量299.8万度,节省电费215.9万元。

中国移动(山东青岛)数据中心项目占地面积163亩,总投资31.4亿元,机架规模达1.6万架。自启动建设以来,山东移动就把绿色节能作为重要考虑因素,从建筑格局、机电设计、能源管理、绿色采购、运维精细化等方面着手,大力推动绿色节能技术应用。机房内采用冷热通道隔离、板换模式充分利用自然冷源等多项节能措施,冷水机组、冷却塔、水泵等均采用高能效等级设备,并配置变频控制器。园区内建设动力环境监测系统、空调冷源群控系统、电力监控系统、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综合管理平台,提供智能分析功能,优化并给出维护策略,确保数据中心低能耗、高性能运行。整个设施系统使用群控系统、动环系统,对接九天AI优化节能策略,一期PUE值1.308、二期PUE值控制在1.285,打造国际先进的绿色数据中心。

中国移动(山东青岛)数据中心作为中国移动批复的大型数据中心,是山东省重点项目,先后荣获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工信部“能源综合利用一级”、省级“大型新型数据中心”、中国移动“绿色数据中心”、“五星级数据中心”、青岛市数字经济“十大成果”称号等荣誉。

智算中心投入使用,打造北方新型算力枢纽节点

中国移动将智算建设融入“4+N+31+X”算力网络布局,按照“集中训练、分布推理,统一管控、弹性调度,自主可控、绿色低碳”的原则,打造技术领先、绿色节能、服务全局的“N+X”新型智算中心体系。山东移动深入落实《山东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要求,持续建强数字基础设施,采用业界先进的计算、存储和网络架构,3月推动中国移动智算中心(青岛)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山东省内落地运营规模最大的智算中心,为山东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坐落于中国移动(山东青岛)数据中心内的中国移动智算中心(青岛),是中国移动在全国建设的12个智算区域节点之一,规划投资超5.5亿元,智能算力规模达825PFlops。中国移动智算中心(青岛)全面采用液冷技术,配备四重电力保障,创新性引入RDMA技术,参数网络带宽达200GB,数据吞吐量达TB/s级,为大模型带来极致通信效率,最短训练时间。青岛节点采用双平面算力设计,依托移动云自研智算平台和国内顶尖算法调优队伍,可支撑超大规模、超高复杂度的模型训练、推理全场景应用和国产化适配需求。

中国移动智算中心(青岛)投入运营后,以其强大的算力资源,提供“新互联、新存储、新算效、新平台”社会级智能服务,深度融合本地优势产业数据,在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行业应用标杆,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助推新一代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构建高速、立体、韧性的信息网络体系

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是国家重要通信枢纽,是我国互联网网间互联架构的顶层关键环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基础设施。

山东移动高度重视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在省通信管理局的指导下,以最快速度、最优质量推进我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双枢纽”建设,在中国移动(山东青岛)数据中心完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助力青岛形成全城1ms、胶东半岛3ms的超低时延圈,跻身全国互联网顶层架构。

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开通后,网间通信质量不断提升。骨干网网间时延由原来的35.4毫秒降至2毫秒左右,优化94%以上,网间路由跳数减少4跳左右,丢包率由0.07%降至趋近于0。构建直联点链路性能监测、城域网网络质量监测、网络安全监测和网络质量感知探测等业务板块,在促进直联点效能提升、评估城域网质量和宽带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东移动将继续围绕新型数据中心的建设目标,不断提升网络安全水平,加快重点项目落地进程,为助力区域数字经济和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我省数字强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山东移动:陈珂)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