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发展、以实为先 智能化生产线助力沈白高铁建设

来源:中国网    2024-12-30 15:16
来源: 中国网
2024-12-30 15: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铁路接触网施工过程中,腕臂及定位装置是悬挂承力索、接触线的支撑载体,是保证列车高速运行时受电弓能平稳受流的关键。在新建沈白高铁建设过程中,参建单位中铁电气化局运用一条自主研发的智能化全自动预制平台使管段内腕臂生产标准、效率、质量得到极大跃升,有效促进了项目的标准化、智能化施工建设。

沈白高铁吉林段接触网专业自动化腕臂预配生产线

锚定生产力发展战略目标,强强联合打造行业标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中铁电气化局作为中国一流的轨道交通建设企业品牌,始终依靠先进的技术、高品质的工程,引领行业技术发展,2017年深入开展了基础性、前瞻性、核心性的技术研发,开启了高铁智能建造1.0阶段,并提出2025年要构建起统一的智能建造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持续引领铁路电气化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发展势头迅猛,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提高,新工艺、新设备不断出现,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对牵引供电工程接触网施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沈白高铁作为落实国家振兴东北地区战略举措的重点项目,设计时速350公里,基于其对促进区域发展与国家战略有效融合的重大意义,同时由于地处高寒林区、站前交叉施工多、桥隧数量大等因素,四电专业施工要求标准相应提高。中铁电气化局作为行业龙头,以打造“高寒林区高速铁路新标杆”为目标,贯彻“数字沈白、智能建造”管理理念,从生产实际要求出发,同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合作打造了一条具备颠覆性创新的电气化铁路腕臂自动化预制平台。

六轴机械手

秉持技术为现场服务原则,精准定向助力项目建设

长期以来,腕臂及定位管作业主要是通过人工预配再运输安装的形式完成,安全隐患大、制作流程杂、质量不过关等问题时有出现。而随着铁路工程建设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我国铁路工程建设逐渐呈多元化趋势,机械化、智能化施工逐渐被施工单位认可。同时,随着机器人行业已经进入智能应用期,机器人领域的服务化、智能化、通用化趋势日益明显,未来机器人可替代“危、繁、脏、重”施工作业已成为一种趋势。为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能兼容多种腕臂形式的铁路接触网腕臂预配自动化生产线应运而生。

工作范围覆盖整个产线的两个桁架机械手

这条坐落在中铁电气化局沈白高铁吉林段四电工程项目智慧建造中心内的生产线,打破了高速铁路铝合金传统腕臂和简统化腕臂预配需采用不同预配生产线的弊端,同时兼容了普速铁路钢质传统腕臂和简统化腕臂预配工艺,适用于钢质腕臂、铝合金腕臂,以及定位管和腕臂支撑的自动化预配生产。它融合了机器人、传感器、视觉系统等多种技术,实现了生产流程的高度自动化以及成品质量的可视化管理。在生产效率、加工精度上远超人工预配,最大程度上克服了因人工行为而造成的预配精度不够、力矩不达标等隐患,有效提高了接触网的安装精度和质量。

坚守高水平智能施工阵地,鉴往知来力求创新突破

近些年,随着国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接触网腕臂等零部件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自动化预配生产线的建设。这些生产线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装配的全过程自动化。但大部分主流预配生产线均无法较好地实现不同产品的兼容性,且其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智能化程度以及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还需进一步优化提高,不能更好地适应类似于沈白高铁的高标准电气化铁路及轨道交通对接触网腕臂等零部件预配工艺及效率高标准要求。中铁电气化局的建设者们深知,要落实工艺标准一致性要求,更充分、有效地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机器参与生产提高施工效率,就必须抓住数智化发展的风口,对接触网施工工装进行升级换挡。这不仅是建筑业自我提升的重要举措,还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必要选择。

由此,装备研发人员通过查阅文献、科技书籍和现有工艺技术,了解目前行业铁路接触网腕臂预配的主要施工工艺标准及工装装备发展现状,并通过对国内、行业及集团内的现有的类似项目深入研究及项 目建设应用情况,积极寻找改进点和突破点,依托沈白高铁工程生产实践,总结完善施工工艺实现方式,力求达到施工工艺标准化与施工流程智能化、工装化。在过程中把握“四个方向”,融合“三项技术”,打造“两个亮点”,高效、安全、标准地节约施工成本、提高项目建设水平,并由此形成一套标准化高速铁路接触网腕臂预配标准化工艺,提高行业规范,满足重点项目智能化生产需求。(供稿人:王一博)

新一代自动化腕臂生产线全貌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