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面泛碱、发霉生虫、墙皮脱落...这些‘建筑癌症’正在全国2.6亿套存量房中蔓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住宅维修市场规模已突破1.2万亿元,其中因碱性腐蚀导致的建筑病害占比超40%。当众多建材企业困守新房市场红海时,江苏李士邦新材料公司却通过一场"战略性减法",在存量房维修赛道开辟出新天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8%,建材行业产能过剩率攀升至35%。某知名涂料品牌经销商王经理坦言:"过去每月能出货30吨涂料,现在连3吨都难完成。"然而,与新房市场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存量房维修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住建部《2023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报告》指出,全国需改造2000年前建成的住宅超22万个,涉及居民超3000万户。其中因碱害导致的美观、结构安全问题,已成为民生改善的"硬骨头"。
"砍掉60%新房建材业务线,淡化30%竞争激烈的防水堵漏材料体系,只保留10%技术含量高的业务线,当时高层战略会议争议很大。"李士邦营销总监李少唐在采访时回忆道。2021年,企业研发团队通过分析全国1000份建筑病害样本,发现碱性环境破坏占维修需求的82%,而市场却缺乏系统性材料及工艺解决方案。技术总监张伟展示了一组对比实验:普通防水材料在pH值10的碱性环境中,3个月即出现剥落;而李士邦的PH12级除碱材料,在模拟10年碱性侵蚀后仍保持98%以上性能。李士邦工程部经理陈习文,领着记者来到盐城射阳离黄海边不到1公里的某自建房,自信的对记者说“我看不懂实验室的数据,但是我们15年前做的除碱,到今天都没有问题,靠近大海边不仅土地是盐碱地,而且空气非常潮湿,这么恶劣的泛碱环境,放在全国来说,也是比较苛刻的,这也是我们李士邦除碱能质保十年的底气”,正是这样的技术与工艺突破,让企业决心聚焦到存量房"建筑除碱"垂直领域。不同于传统建材经销代理模式,李士邦构建了"材料+服务"双轮驱动体系:
1.工艺标准化:将除碱工艺拆解为8道标准化、流程化工序,不依赖于师傅的个人经验,提高了服务质量,更好塑造口碑;
2.渠道下沉:在区县级市场设立"除碱服务中心",由服务商提供免费上门检测到工艺施工服务到最后开具质保卡,不依托任何第三方,提高了效率,形成了利润闭环;
3.轻资产运营:无门店、轻库存,让服务商轻松入局当地除碱市场;4.获客赋能:除总部派单外,每月积极筹办线下培训,为各地服务商提供线上线下的获客培训,并指导落地。这套组合拳使服务商年均收益达30万元,较传统建材经销提升3倍,全国服务网点两年内从87家激增至896家,目前赔钱率为0。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陈建国评价:"李士邦的转型本质是建材行业从‘增量建造’向‘存量运维’转型的缩影。其价值不仅在于商业成功,更重构了建筑后市场的服务生态。"
站在新起点,李士邦公司全国布局3000家区县服务商的目标指日可待。李士邦公司负责人李磊表示,虽然单个学员的拿货量比不上传统代理制的经销商,但是胜在全国服务商的数量多,所以总体出货量还是可观的,而且能帮助普通人创业成功本来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今天你能帮助多少人,明天就有多少人来成就你。这或许就是情怀吧。”
江苏李士邦新材料有限公司只是中国众多建材生产企业的一员,但其在后地产时代的转型思路还是值得其他企业借鉴的。助力普通人用低成本模式创业,符合人道;借势火爆的AI短视频赛道进行业务拓展,顺应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