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于道苦修冥想 体脑兼勤一意孤行——华中师范大学吴安心教授的教研路

来源:中国网    2025-03-18 15:19
来源: 中国网
2025-03-18 15: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5年3月6日,正值“两会”召开之际,《人民代表报》以《安心于道苦修冥想,体脑兼勤一意孤行》为题作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

山大林秀养异兽,水深色蓝育巨鳞!美丽而神秘的湘西,不断涌现出无数杰出的儿女,民国首位总理熊希龄,开国元帅贺龙,文学大家沈从文,画坛怪杰黄永玉,两弹元勋陈能宽,艺界歌后宋祖英,武术宗师杜心五,近世代群星闪耀,事迹昭彰,也潜移默化地浸染和激励着这块热土上后学少年的心灵。

五十多年前,湘西一家乡村庭院里,一位穿着破旧衣衫的母亲正在询问低头瘦弱的小孩:“五儿,今天你的老师来家访了,说你学习反应迟钝,只怕你读书读不好,将来没有出息,要不你就不读书了,去学木匠行不行?”小孩仰望着母亲,眼中露出坚毅的目光央求道“妈,还是让我上学吧,老话不是讲吗:菜刀易磨易锐钝于小枝,斧刃虽厚难磨能锉大树!我肯定会学好的,只是比别人慢一点!”从此乡间小径上就有了一位只身孤影的小孩,边走边读边背书,被村民传为书痴。

“我把青春留下,用知识载满我的帆船;我把汗水留下,换取一身经世致用的才干”。20世纪 80年代,大学时期的吴安心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句话。此后的数十年间,他博览群书,勤奋工作,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句曾经的诺言,用知识与汗水在化学生物领域结下了累累硕果……

“安心”做科研

湖南湘西,一块地处大山大水、人杰地灵的地方。在那里,山崖山岩是他们的屏障,被山裁剪过的溪水河流绕过家家户户的吊脚楼,氤氲着的水汽为这块土地平添一份楚楚与神秘。

对于现代人而言,有关湘西的印象,或许是两个极端:一面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民风淳朴,纯真无暇,宛如与现实毫无关联的乌托邦;一面是革命的红色湘西,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在这里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或许唯有将这两者融合,才能更全面地了解生于斯长于斯的湘西儿女。

1981年的夏天,一个血气方刚的湘西子弟,离开了生活了18年的家乡,以高考化学单科几乎满分的成绩,拿着兰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前往心目中的象牙塔,主攻有机化学专业。在入学的开学典礼上,

一位知名学者对这些入学新生激情昂扬地说下了这样一句话——“安心做科研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期望!”因为名字里碰巧有“安心”二字,这句话被这位学子深深地浸入心底,并立志于科学创造。也是从 18岁的那个夏天,注定了年轻学子吴安心此后的人生都将与“化学”二字产生密不可分的联系。

吴安心的家族原本是湘西土家族的土司之一,近代大革命时期曾有多位血亲都是红二方面的草创者和八一南昌起义的参与者,走过长征路,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从小聆听着前辈们的革命事迹的吴安心,立志要把长征精神、革命精神带到自己的学习与科研领域里,许身为道,“驭驾山川做我虎臣,差江遣海做我三军,日月和弦我以鼓瑟,自然有律我听其声!”。

为此,对于知识,他如饥似渴地汲取,在勤奋学习专业课之余,阅读了大量课外书籍,利用一切时间旁听校内知名教授的课程。并常年保持着做笔记、记日记的习惯,在校期间荣获“全国优秀大学生”称号。1985年,吴安心大学毕业后以有机化学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兰州化物所与西北师范大学联培的硕士生,攻读有机量子化学专业;此后,他又攻读了兰州大学的博士学位,以及在香港科技大学、美国马兰里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吴安心应聘到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任教,迄今已 20余年。在 7300多个日子里,吴安心辛勤教学,刻苦钻研,在化学生物领域继续发光发热。

“easy”背后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作为湘西儿女,一方面,霸得蛮、耐得烦、吃得苦,是吴安心融于血脉里的基因。而在另一方面,他也如同沈从文笔下山水深处的淳朴人民,质朴、纯真,纵然来到城市,仍以“乡下人”的身份安身立命,勤恳工作,踏实做事。就像在香港求学期间,吴安心的导师推荐他去美国进修时,向美国导师说过的一句话:“ He can make your life easy!”而在“easy”的背后,是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勤奋刻苦的埋头苦学,和对自己的工作“保持零失误”的严格要求,恪守“不贰过”的做事信条。

从少年开始,吴安心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早起。每天 5点起床,洗漱完之后,带上一块面包或饼干,再加上一瓶牛奶,就出门开始一天的工作,风雨无阻。

在女儿眼里,吴安心永远都是一副忙碌的样子,每天有各种事务需要处理。不仅要从事科研活动,查阅大量专业文献,修改学生撰写的科研论文,与研究生讨论研究问题,参加众多学术会议,撰写各类基金项目申请书;还要长期坚持站在教学第一线,给本科生、研究生开设多门课程,授课内容不拘泥于课本,喜好师生互动,善用道具,风趣幽默,深得学生喜爱,常成为学生热门修课之一,因此也获邀多所大学聘任为兼职教授。

为了不影响教学效果,吴安心总是把每学期的课程安排提前告诉妻子,让她在日历上标识出来,并要求妻子每次上课之前半小时打电话提醒;同时安排不同研究生负责每一门课程,在上课之前的十五钟打电话提醒;自己又在手机上设置电话铃声提前十分钟提醒。

女儿曾问父亲,为什么要搞三次提醒服务,是不是太多余?吴安心解释道,不能保证每一个人每一次都记得,教学必须要求零失误!三种提醒设置是一种最大概率的保证方法。而在课堂上,吴安心总是声音洪亮,手舞足蹈,激情饱满,由浅入深,旁征博引,一门普通专业课程达到像一场学术报告的效果,很受学生崇敬。吴安心也因此获得“三育人标兵”“感动校园的教师”“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等一系列荣誉。

在科研方面,吴安心同样兢兢业业,数十年带领团队持之以恒,不敢有丝毫马虎,相继在有机化学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和原创性的科研贡献,开拓了多个崭新的研究方向。其中在超分子领域,成果最为瞩目。尤其是探索多样性分子集群自分类行为的研究做出了被业界誉为“里程碑”的工作。(李霞)

【责任编辑:刘斐】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