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深挖非遗文化价值 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网    2025-04-03 17:12
来源: 中国网
2025-04-03 17: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近年来,在乐安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鳌溪镇贯彻“文化抚州·梦想之舟”文化发展理念,立足本土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安傩舞,把非遗傩文化传承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效结合起来,深挖非物质傩文化遗产价值,坚持以点串线带面,通过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文化振兴等多种方式赋能乡村振兴,用文化软实力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深挖本土资源,下足“绣花”功夫

乐安县是远近闻名的“中国傩舞之乡”,乐安傩舞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2006年,成功入选第一次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鳌溪镇罗山傩舞便是乐安傩舞一大重要流派,古朴粗犷、刚劲勇武,充满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然而受制于缺乏资金支持、年轻人不愿继承、传承人老龄化严重等问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困境。鳌溪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傩文化保护传承,厚培“非遗人才”。争取上级的文化项目补助资金,积极参加各类重大节庆活动,解决传承人收入问题。活化利用传统宗祠,努力探索“祠堂+文化”工作路径,拓展乡村文化空间,建成全省首个村级傩文化展示馆,让其成为乡村文化展馆、文明实践阵地、红色研学基地等场所,在馆外配套建设傩文化广场,给傩舞表演提供场地,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弘扬乡村傩文化,既留住了乡愁、凝聚了人心,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注重非遗保护,答好传承“答卷”

悠远的鼓点、粗犷的动作、诡秘的面具……在鳌溪镇举办“秋季村晚”大联欢文艺演出晚会上罗山村村民跳起傩舞庆祝丰收,观众拍手叫好。活动现场,掌声、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共享这场非遗文化盛宴。为了让非遗“活”起来,鳌溪镇积极开展傩舞进校园的活动,组织罗山傩舞队走进中小学开展傩舞文化展演,让同学们近距离直观享受了傩舞表演盛宴,深刻感受了傩舞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穷魅力!将其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创成傩舞健身操,将傩面具彩绘融入美术课堂,通过绘画比赛、作品展览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们一方面提升了自身艺术修养,另一方面又传承了傩舞艺术文化。每年农历四月十五至五月初五,鳌溪镇各村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表演是罗山傩舞—“打戏头鼓”,通过创新傩舞的表演方式,开展傩舞走进稻田、果园庆丰收,祈福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使得乡土傩文化获得更多的被认同感,激励村民勇于用文化的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创新非遗传承,做好“文旅”文章

在强保护、促传承的基础上,鳌溪镇将非遗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非遗+”模式,非遗+景区、非遗+展演、非遗+文创等,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融媒体平台传播推广,展现其当代价值。开展丰富的线下活动,把傩文化与景区、文创、研学、演艺活动等进行巧妙结合,让非遗更具生命力。利用重大节庆日、婚庆等时段组织表演活动,丰富当地文化生活。做好网络媒体宣传,积极参加文化旅游推介官选拔大赛,制作鳌溪镇非遗项目宣传短片,通过乐安发布、抖音、腾讯视频等多媒体端口,讲好非遗故事,展示罗山傩舞的选材、制作、成品和表演等过程,让大家了解罗山非遗文化,走进非遗文化。(供稿人:乐安县政府办 王国庆)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