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维,脉极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成功开展全国首例Varipulse脉冲电场消融手术,开启三维智能脉冲消融时代】

来源:宿迁网    2025-04-16 16:30
来源: 宿迁网
2025-04-16 16: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以下简称“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在姚焰主任的带领下,于2025年4月15日率先成功完成全国首例强生Varipulse脉冲电场消融(PFA)手术。

房颤是现今发病率极高的心律失常疾病。资料显示,每过25年,全球房颤患者的总数将翻一番,其整体发病人数已占全社会人口的2%~4%, 而且随年龄增大而增多,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导管消融是唯一有希望根治房颤的疗法。在过去的30年里,主要是采用射频和冷冻来进行治疗,近年来新出现的脉冲场消融(PFA)因其更好的安全性和更高的效率,迅速得以在临床推广。

接受本次手术的是一位66岁的房颤患者,频繁出现心慌、气短、头晕等不适。由于药物疗效欠佳,经过术前检查和评估,姚焰教授决定采用国际最新的磁定位三维系统脉冲电场消融导管为该患者实施房颤消融手术,并成功帮助患者恢复了窦律。

姚焰教授在用新型三维脉冲导管为患者行消融治疗

Varipulse是基于国际电生理领域领先的强生公司经典Lasso标测导管技术改进的环形PFA导管,配备10个可调电极(25-35mm),支持双向弯曲(180°和90°),灵活适配不同肺静脉形态,配合Carto三维标测系统实现实时心脏电生理标测,减少X射线透视,单台手术操作时间缩短至20余分钟,极大地提升效率。

作为全新三维智能脉冲消融技术的率先使用者,姚焰主任在术后表示:“强生的这款Varipulse脉冲产品具备强大的三维标测和导航功能,能让术者清晰的判断导管的位置而避免射线危害。导管本身的操控性良好,智能贴靠显示清晰,有助于青年术者迅速熟练掌握此技术。

另一方面,它符合我们阜外医院心律失常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倡导的全三维电生理模式,用精准、高效的新技术更快、更安全、更有效地治疗房颤,期待它能在国内得以迅速普及,造福广大患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团队介绍」

中国科学医学院阜外医院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也是世界最大的心脏病中心。姚焰教授率领的心律失常团队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心脏电生理与起搏中心,在过去数十年,由我国心电生理的几位主要奠基人陈新、孙瑞龙、王方正等带领下,为全国各地培养了数千专科医生,成为中国心律失常的主力军。在过去的20余年,阜外医院姚焰团队立足国情,贡献出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多种创新术式和策略,如2011年国际首创全三维极低/零射线电生理模式、2007年国际首创器质性室速“片状消融”策略与房颤的个体化线性消融术、2012年国际首创 Brugada 综合征室颤的根治疗法、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的消融探索。此外,作为主要创始人之一提出心脏神经消融术,独创房间隔简便穿刺术及极简式左心耳封堵术等。基于国情,不断探索优化的电生理检查与导管消融流程,极大地改变了消融模式,提升了操作效率的同时,保持了国际领先的质控水准。

「姚焰教授简介」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

亚洲心律学会(AHRA) 主席

长期从事心律失常的临床诊疗和研究工作,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房扑动(房扑)以及心房颤动(房颤)等方面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保持年度手术量超过1000例逾二十年且迄今每年仍然亲自完成消融手术1500余例,名列国际前茅,其中多数为来自全国各地和国外的各类复杂疑难或外院手术失败患者。主持承担国家十三五重大项目(室速)和十四五重点专项(房颤)和多个国际多中心研究。担任国内外多个学术刊物的主编和编委。AHRA亚洲心律学会主席。应邀在近20国进行讲学和手术演示,接收欧美亚澳近300名专科医生来华培训学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