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链物流数字化变革 华鼎冷链三层架构领航前行

来源:固原新闻网    2025-04-17 17:10
来源: 固原新闻网
2025-04-17 17: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以及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多重因素驱动下,冷链物流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居民消费端对食品新鲜度、健康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增强,也对冷链物流的效率、精准度、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彻底改变传统冷链“依赖人工、低效高耗”的运营模式。

冷链物流数字化的三个阶段

传统的冷链物流高度依赖纸质记录和人工经验,库存信息、订单流转等全靠人工操作和记录,存在信息滞后、温控不精准、损耗率高等问题。

随着物联网(IoT)、ERP、WMS等技术的逐渐应用,冷链行业开始进入早期信息化阶段,主要特征是借助信息化软件,实现了从“人工记录”到“数据在线”,提升部分作业场景的效率,功能相对单一,智能化程度较低,决策仍依赖人工。

在第二阶段是随着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成熟,冷链物流企业基于信息化系统的数据积累,以及数据分析能力,开始从“经验驱动”变成“数据驱动”可以完善作业流程,优化运营效率,但仍面临技术门槛高、数据孤岛等问题。

当前,冷链物流数字化,在人工智能(AI )和技术自主学习的加持下,正在从“辅助工具”迈向“决策中枢”,譬如用算法进行配送线路规划、库存预测,以及通过数智化系统进行仓储、运力等资源的调度,在提升整体效率的同时来降低边际成本。

华鼎冷链数字化的三层架构

工业大模型(ILMs)是近年来在工业4.0和智能制造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旨在通过大语言模型(大模型s)、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模型来解决工业中的复杂应用与需求。其核心在于能够利用通用知识或特定领域的知识来指导机器完成特定任务,如数据分析、预测、决策支持等。

研发出冷链物流行业“首个省级工业大模型——华鼎雪豹数智大模型”的华鼎冷链科技,在冷链数字化布局方面也已形成“基础信息化——智能算法——AI深度应用”的三层式立体架构,始终走在行业数字化创新的最前沿:

基础层——数字化底盘。自成立之初,华鼎就确立了“技术驱动、创新引领”的发展理念,自主研发了完整的冷链数字化基础设施——华鼎云SaaS平台,实现了对冷链物流全链条的数字化覆盖,实现了全流程可视化管理。

应用层——智能算法优化。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基于前期自身积累的冷链物流各环节的数据和百TB级行业数据作为模型数据仓,结合AI算法、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力,以智能算法对冷链物流各个作业场景进行优化提升,并给出解决方案。

AI层——智能决策中枢。华鼎雪豹数智大模型的成果研发,带领华鼎进入集成业务全链路智能化阶段,进行存货、发货、运货、到货、温控等全数据链的仿人学习、逻辑判断、场景模拟、异常测试、成效对比和数据定性,最终形成能够替代人工、优于人工的智能决策中枢。

这种由算法驱动的运营模式,不仅大幅提升了运营效率,更重构了冷链物流的价值链。华鼎的数字化平台已成为连接供应链各方的智能中枢,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测、从经验决策到数据决策的根本性转变,为行业树立了智能化升级的新标杆。

中国冷链物流数字化已从“信息化工具”演进至“AI决策中枢”,未来将进一步向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华鼎冷链科技等创新企业将持续推动技术落地,助力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实现全面智慧升级。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