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青年学者正以深邃的学术洞察力,探索财税政策如何塑造经济韧性,他就是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陕西省高层次青年人才、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A类)、经济与金融学院的冯晨教授,他的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公共经济与财政、发展经济学等领域,始终关注中国财税理论与政策下的企业应税行为、国家能力建设等主题。他深耕公共经济与财政领域,聚焦中国财税理论与政策下的企业应税行为,其一系列研究均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根本导向,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筑牢理论基础 攀登科研高峰
从长安到悉尼,再从悉尼到沪上的旅途,是一场三重学养的淬炼。2011年,当18岁的冯晨踏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时,或许未曾想到,这条求学之路将贯穿中澳两国的学术殿堂。2016年,他获得了前往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机会,两年后,完成硕士学业的他回到中国,进入上海财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财政系读博的四年,冯晨系统构建了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赴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经历让他得以用国际视野审视财税政策的微观肌理。2022年29岁的冯晨作为助理教授入职于西安交通大学,三年三跃,他从助理教授到特聘研究员,在2024年5月破格晋升了教授。
近年来,冯晨负责主持了中共中央组织部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哲学社会科学专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其中多项成果被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采纳、应用。
冯晨的科研创新突破,始于对企业避税行为的“网络式解构”。他聚焦于企业集团等独特组织形式,在一般均衡框架下考察企业网络内互动行为及避税选择的策略逻辑。从利润转移、债务转移等微观内部视角以及税收稽查、征管压力等宏观外部视角对企业避税下的税基侵蚀规模进行福利测算。在研究范式上创新性基于组织网络内互动情境,来分析微观个体的政策遵从机制及策略反应。该系列研究一方面对探究企业避税相关理论研究的方法革新和范式修正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另一方面对于防范企业税务风险,提高税收合规性具有明确指示功能,其中3项成果实现社会成果转化,对于国家防范税源背离与流失、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现实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在财税政策评估领域,冯晨化身“经济侦探”,试图测度我国减税降费时代下企业对政策的响应弹性,对于理解政策机制设计及科学实施具有重大价值,而以往传统政策评估研究对该问题的关注严重不足。他基于小微企业减半征收、国地税合并、土地出让规制等中国特色财税政策改革实践,对政策落地率及企业响应行为进行了深入刻画。一方面对宏观政策落地的影响成因展开分析,另一方面对微观个体响应行为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并由点及面,对政策实践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组织塑造进行了剖析,对于深化学界与实务部门理解政策设计的实现路径、经济后果及优化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价值。
破解财税难题 保障经济稳定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作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所聚焦的着重方向,与冯晨个人的研究领域相契合,在未来可预期的范围内,他所开展的研究计划将能够很好地互补并拓展学院应用经济学方向。他将积极围绕公共经济学这一支关系国计民生的学科领域继续开拓创新,作出扎实、聚焦且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顶尖研究。
冯晨的学术规划首先指向了企业集团的“税收暗门”,他将针对企业集团通过网络转移利润造成规避的税收损失问题,系统分析母子公司税率差异下的避税路径,测算政策调控对利润转移的抑制效应,量化税收流失与资本错配规模,为堵截税源漏洞提供实证支撑。这项研究或将催生新的反避税规则,如同为企业网络的“血管”安装智能监测仪。
其次,针对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理论研究所存在的缺陷,他致力于整理地方政府的税收预算收入与非税预算收入数据,构造能够衡量财政增长目标压力的通用指数;通过工商登记数据联结我国全样本工商企业数据,打造企业关联的网络平台,有效识别企业集团与独立企业的内部股权结构,对不同企业间的税负不平等问题持续关注,为理解中央、地方和企业间的财政关系提供精准导航。
最后,针对我国财税政策的短期目标结果较为直观但评估其长期效果则难以实现的难题,冯晨将致力于通过梳理我国财税体制长期发展历程中的关键政策及试点目标明细,着力打造中国财税政策数据库,对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等重大政策工程进行系统评估,对政策体系建设的作用机制提供客观评价,对政策的制度性建设及长期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思路。
从破解企业避税的“网络密码”,到重构政策评估的“时空坐标”,冯晨的科研轨迹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他的研究不仅产出顶级期刊论文,更可将数字转化为政策语言,将模型演化为改革方案。当全球关税战硝烟未散,当数字经济冲击税收根基,这位青年科研学者正以扎实的研究、跨界的视野,诠释着新时代经济学人的使命,为国家经济稳定发展锻造“理论利器”。
在西安交大的梧桐树下,冯晨将继续依托学院的公共经济学优势学科和人才计划支持平台,突破创新、不断进取,在自身优势领域作出持久性的深入成果。(文/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