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中药策略破重疾困局,谭余庆研究员探索健康新径

来源:中国网    2025-07-22 11:47
来源: 中国网
2025-07-22 11: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现代科技文明的光芒照亮物质富足的时代,在科技昌明、物质丰裕的今天,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重大疾病却如阴霾般笼罩着人类健康。这些疾病死亡人数在中国造成每年总死亡人数的70%以上,其发病机制复杂,多因素、多范围、多方向损伤机体,造成重大损害和人体功能减退甚至缺失。而传统单一途径、单一靶点、单一模式的药物治疗,难以实现根本性治疗。

在此困境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谭余庆研究员深耕中药肿瘤药理研究30余年,从中医药宝库中挖掘智慧,首次提出了“多模态药物”的概念,多模态药物研究是中医药突破人类重大疾病治疗的关键,这是一种创新型的药物概念,它为重大疾病治疗带来新曙光,将会在抗击重大疾病的医学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

1960年出生的谭余庆,其科研之路始于战火前线的磨砺。对生命痛点的深刻感知,推动他转身投入中药研究。

上世纪90年代,中药药理研究面临重大瓶颈:传统实验将药液直接作用于细胞,结果常如“镜花水月”,难辨真伪。谭余庆的导师姜廷良研究员带领团队开创“含药血清制备法”——让动物成为“活体反应釜”,使药物经代谢后以血清形式呈现真实药理活性。作为团队核心成员之一,谭余庆亲历了这场方法论革命。

在抗病毒领域,如“小儿香薷颗粒”、“小儿银连抗病毒颗粒”已获临床研究备案批文,“百蕊提取物颗粒”、“双花蒲地片”正在申请临床研究备案批文,这些研究项目构建起覆盖不同人群的防治体系。面对全球HPV感染女性的治疗困境,团队聚焦青蒿挥发油抗病毒特性深度开发,突破剂型等关键技术难题,中试数据显示对高危型HPV病毒清除率效果显著,即将进入临床申报阶段。针对肺结节过度手术化、病毒性肺炎缺乏特效药的临床痛点,创新性研发便携式芾青松雾化制剂,已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从HPV防治到肺结节雾化治疗,他的团队以“把中医外治智慧装进口袋”的巧思,让实验室成果疾步奔向患者床头。

现如今,虽然医学已经非常发达,但重大疾病治疗手段有限,效果难有突破性进展。

在此背景下,谭余庆从中医药中获得灵感,现代西医重“病”,而中医却重“证”,二者相辅相成,在临床研究中,应当顺应中医药自身特点,重视其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角色地位。于是,他首次提出了多模态药物,“多模态药物的研究是中医药突破人类重大疾病治疗的关键,它是一种创新型的药物概念。”谭余庆说。它从产生重大疾病的原因或重大疾病产生的综合症出发,将多种治疗模式整合到一起,或将多个药物分子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组合药物,或是新的药物递送系统。

那么,什么是多模态药物?根据谭余庆对其的定义,多模态药物是以中医组方原理为指导,以君臣佐使理论为核心;是一种能够治疗复杂病因病机重大疾病并可体现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假说的化学组成成分和含量清楚的多成分中药;多模态药物可根据制剂需要选定特定给药途径,是一种新型的临床应用中药新药。

多模态药物化学组成成分来自单味中药或中药复方,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化学组成成分的含量及配比,使新组成的化学成分组合体具有更强的药效学作用,能够更有效地治疗重大疾病及其综合症;多模态药物各化学组成成分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因素等手段阻断或对抗疾病的发展,或者诱导体内多个有利要素成分,达到治疗该疾病或者显著降低该疾病诱导的高死亡率,是一种多效性、高效性的药物成分群。例如在癌症治疗中,一个多模态药物可能同时具有疾病诊断、靶向治疗等多种功能,既能靶向癌细胞,又能在到达癌细胞后,通过成像组件帮助医生观察药物在患者体内的位置,还同时具备可释放治疗药物的药物递送系统。

谭余庆表示,多模态药物也可以同时具有靶向多个目标病灶或靶细胞的功能,还能在到达目标细胞后通过成像组件帮助医生观察药物在体内的运输过程和到达部位,并且还包含可以定向释放治疗药物,从而辅助疾病诊断、靶向治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药物成分群。

在研究开发多模态药物过程中,从中药里提取有效单体化合物是重要环节。单体化合物通常具有更明确的靶向性和选择性,能更精准地作用于疾病相关的生物分子,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2024年12月12日至13日,香山科学会议第769次学术讨论会“中医药突破人类重大疾病治疗的新认识”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谭余庆研究员就“中医药突破人类重大疾病治疗的新认识—多模态药物是中医药突破人类重大疾病治疗的关键”议题作了主题评述报告。

他指出,重大疾病包括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精神类疾病、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发病率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且医治花费巨大。他面对数据直言:“目前临床治疗重大疾病手段有限,化学药物大多通过单一途径、单一靶点、单一模式用药,不能从根本上达到治疗重大疾病的目的。中药研发模式有待进一步借鉴中医学“以证统病”、“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等特征,从“证候”角度切入,遵循中医理论“以证统病”,开发“多模态药物”可以实现多病种共同治疗目的,对重大疾病治疗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现在,谭余庆在中医药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他始终在破解同一道命题:如何让中医药的古老智慧,化为刺向重大疾病的利刃。多模态药物创新不仅是一次技术跃迁,更是中医整体观在现代科学语境下的磅礴重生。

谭余庆的探索研究不仅为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开辟了新路径,更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责任编辑:李哲】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