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医疗中心:探索创新路径 赋能健康中国

来源:光明网    2025-07-23 15:11
来源: 光明网
2025-07-23 15: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20日,2025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交流会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与运营体制机制研究”课题研讨会在古都西安召开。本次会议汇聚全国三十余位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医院管理者,共同探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会议现场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宗久发表致辞并做主题演讲,他指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关键举措,五年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已实现从“点上突破”到“面上开花”的跨越式发展。目前,项目医院在建设与运营方面存在地方政府支持、人才激励、绩效考核、医保结算等关键性问题,急需从学术研究角度梳理项目推进的堵点与难点,重点破解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深层次问题,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下去、留得住、用得好”,为 “十五五”开局谋划新篇,助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张宗久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刘昌在致辞中介绍了该院的历史沿革、发展成果以及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单位在优质医疗资源布局中的作用,该院依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等学科优势,建立覆盖全省辐射西北的特色防治体系,通过创新探索“五平移、一融合、五延伸”模式在新疆、洛阳两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建设八大中心,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未来,医院将继续探索优质医疗资源普惠西部服务全国的创新路径,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实践样本。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 刘昌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在主题报告中提到,临床专科建设是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基石,需以 “三转变”“三提高”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分类分批实施学科建设,提高临床科研及转化能力,加强专科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通过临床路径管理提升医疗质量效率,依托智慧医疗平台推动科研创新转化,重点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助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金春林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洪彪在《深化医改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主题报告中提出,当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人事薪酬、医保支付等机制改革仍需突破,项目医院要落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赋予输出医院更大自主权,压实省级政府责任,把项目医院打造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样板,并建设“十大中心”功能体系,持续深化公益性导向改革。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朱洪彪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戴一在主题报告中详细介绍了该院以院本部为中心,通过“压旧扩新”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向周边辐射扩展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一院多区”蓝图的落地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技术输出洛阳医院、新疆医院的实践探索与经验,为中西部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提供可复制的“交大方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 戴一

本次研讨会还针对“地方政府配套政策及区域特色实践”“责权利划分、管理体系融合和人才激励创新机制”等关键话题举行了两轮广泛、深入的学科研讨,来自全国近三十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管理层代表现场分享了各自在项目建设中的优势与发展空间,在专科建设、学科带头人培养、标准对接、智慧医疗建设及管理协同等方面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创新管理经验和丰富的实践样本。

据悉,由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牵头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研究”课题组今年将推进 “一院一策” 计划、编撰蓝皮书等工作。本次会议聚焦总结经验、探讨问题,为 “十五五” 建设谋划新篇,助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会议同期举行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体制机制研究报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来自医院、学会、高校的二十余位专家立足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与运营实践、畅所欲言,贡献了诸多建设性建议,为报告下一步的修订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的战略性举措。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倾斜、优质医疗资源整合、现代化运营管理等多维度协同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将持续优化升级。这一进程将显著提升医疗服务能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会议从理论到实践,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随着运营体制机制的持续创新,区域医疗中心必将成为推动分级诊疗、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引擎。(黎一乐)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