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湖北恩施李家河镇的田间地头跃动着青春身影。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动物(食品)科技学院暑期实践团的师生,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和校团委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该院“全国样板支部”示范引领作用,在党员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湖北恩施李家河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推普活动。
暑期实践团以"创意赋能、红脉传承、田野深耕"三维模式,创新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织就一幅语言振兴与文化传承的美丽画卷。
童心绘梦:红色故事跃然纸上
在李家河镇柚乡苑社区留守儿童手工课上,实践团创设“普通话+红色美育”融合课程。孩子们用彩笔勾勒《半条被子》《七律·长征》等红色经典,在志愿者引导下用普通话讲述画作内涵。“我要把红军故事讲给爷爷奶奶听!”三年级学生王雨萌举起手中的画作,用普通话向志愿者讲述:“这是红军叔叔过雪山的场景,我要把故事讲给爷爷奶奶听。”稚嫩的童声在斑驳的教室回响,红色基因通过方言与普通话的转换悄然传递。
乐动山乡:红歌嘹亮传四方
“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实践团在教室教孩子们学唱《大中国》,通过红色歌曲传唱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既提升艺术素养,更在稚嫩童声中播撒爱国种子。许多孩子表示:“通过学唱这首歌,更加深刻认识到了祖国的伟大。无论哪个民族,兄弟姐妹都是一家”。
诗诵长河:长征精神润心田
在红色文化课堂,实践团运用"三维教学法":黑板展示《七律·长征》历史背景,情景模拟"过雪山"发音训练,互动问答解析诗词内涵。中小学生李浩然在结课朗诵中动情道:"原来每个字都藏着红军叔叔的脚印!"
田埂问计:推普惠民促发展
实践团创新"1+3"田野工作法:1个普通话指导组深入20户农家纠正方言发音,3个调研分队建立"语言能力档案"。在塘坊村,志愿者帮助村民将"直播销售话术"翻译成普通话版,助力电商销售普通话讲解词编写。
这场贯穿红色文化主线的语言振兴行动,既在孩童心中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正如村民李建国所言:"现在说好普通话,我们的土特产能卖到更远的地方!"当红色基因与语言力量在田野间交融,乡村振兴的壮美图景正徐徐展开。(刘龙,刘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