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拾遗实践队走进塔后村:探寻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

来源:中国网    2025-08-04 15:14
来源: 中国网
2025-08-04 15: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浙江万里学院(山海拾遗实践队)深入塔后村,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调研活动。在与当地村干部和村民的深入交流中,团队成员们全方位了解了塔后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独特探索与丰硕成果,其在人才吸引、产业发展、产品销售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举措令人印象深刻。

在人才吸引方面,塔后村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举办音乐节。村干部介绍,音乐节的举办不仅为村子带来了人气,更重要的是吸引了众多有想法、有能力的年轻人关注塔后村。不少年轻人在参加音乐节的过程中,被村子的自然风光、产业潜力和发展氛围所打动,选择留下来创业、就业,为塔后村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产业发展是塔后村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其最主要的三大产业分别是中草药、民宿和康养。其中,中草药产业尤以铁皮石斛种植为重点。当地村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精心培育铁皮石斛。走进种植基地,一株株长势喜人的铁皮石斛绿意盎然,工作人员向山海拾遗实践队详细介绍了铁皮石斛的种植技术、生长周期以及市场价值。除了重点种植的铁皮石斛外,艾草种植也颇具规模。他们在艾草体验馆了解到艾草的功效,制作的流程以及可制作的延伸产品。利用其产品进行的艾灸让来旅游的游客们颇为满意。

民宿产业则充分利用了塔后村的乡村风情和生态资源。一栋栋别具风格的民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庄里,既有现代设计的简约时尚,又保留了乡村的古朴韵味。民宿经营者热情地向团队成员介绍了经营模式和客源情况,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塔后村的民宿生意越来越红火,成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康养产业是塔后村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凭借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塔后村吸引了众多追求健康生活的人们前来休闲疗养。村里的康养机构提供了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让人们在享受乡村宁静的同时,也能得到贴心的康养照顾。

在产品销售环节,塔后村积极拥抱新媒体,推出了红色直播助农模式。村干部和村民们亲自走进直播间,向网友们推介塔后村的铁皮石斛、特色农产品等。通过红色直播,不仅拓宽了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还让更多人了解到塔后村的乡村文化和发展故事,为村子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此外,还有以乡村赶集为基础的周末集市,吸引周边地区的商户与游客前来交易。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塔后村始终守护着文化根脉,尤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 "布苎制作技艺" 的传承。村集体打造的共富工坊,为手艺人们提供了技艺展示与产品研发的平台。实践队在工坊内看到,从苎麻的采摘、晾晒,到纺线、织布、植物染色,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手艺人的匠心。这些质地坚韧、图案雅致的布苎制品,不仅是实用的生活用品,更承载着当地的历史记忆与民俗文化,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

此次 "三下乡" 实践活动,让山海拾遗实践队深刻感受到塔后村在乡村振兴中的智慧与活力。从人才引流的创新举措,到三产融合的产业布局,从产销衔接的模式突破,到文化传承的坚守担当,这座村庄正以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也为更多乡村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实践经验。(供稿人:浙江万里学院 山海拾遗实践队)

【编辑:赵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