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玻璃娃娃”到武大准学子:松鼠Ai以人工智能教育托举学习梦想

来源:界面新闻    2025-08-04 15:16
来源: 界面新闻
2025-08-04 15: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湖北巴东县“玻璃娃娃”田艳青(后称“青青”)高考621分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个12年间经历7次骨折、从未踏入过正式课堂的姑娘,凭借优异的成绩叩开武汉大学的大门。这份成绩的背后,是支教教师袁辉十余年如一日的坚守,更离不开松鼠Ai智能老师用人工智能教育编织的知识网络,让青青得以触摸到梦想的门槛。松鼠Ai智能老师不仅印证了人工智能教育技术对特殊教育场景的适配力,更书写了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公平的生动注脚。

01 用技术,打破学习物理空间限制

“玻璃娃娃”的称呼,来源于青青所患的“成骨不全症”,这种疾病会让青青的全身骨骼变得十分脆弱,连日常活动都需格外小心,因此,走进课堂成为青青的奢望。但命运里温暖的微光,依然会为她照亮前行的路。

2012年,南京大学毕业的袁辉来到巴东县清太坪镇支教,他得知青青的困境后,毅然坚持每周数次徒步3公里山路,为青青 “上门授课”。后来,因教学点合并,青青家与袁辉老师工作地的距离徒增至8公里,但他们彼此都从未放弃,袁辉老师攒钱买了辆二手摩托车,继续风雨无阻地为青青授课,而青青也十分刻苦,用学习成绩回应袁辉老师的关怀。“袁老师的摩托车灯,是山路里最亮的光。”青青曾这样说。

2019年,央视一套《机智过人》推出了一期智能教育特别片节目,青青的命运就是在这期节目中迎来了重要转折。彼时,为了寻求人工智能教育的帮助,缓解乡村教师的教学资源欠缺之痛,袁辉老师带着湖北巴东清太坪镇白沙坪小学的学生参加节目,而青青就在这群学生当中。节目中,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撒贝宁,韩雪,朱广权以及朱迅的现场见证下,松鼠Ai智能老师让白沙坪小学的孩子们的知识掌握率在一个月时间内由56%提升到了89%。

也正是通过央视一套《机智过人》节目这个“桥梁”,青青与松鼠Ai智能老师结下缘分。从此往后,松鼠Ai智能老师也介入了对青青的教学培育过程,为青青提供更具广度和深度的教育支持。

节目录制结束后,松鼠Ai梁静博士更深入地接触和了解了青青的需求,并且为其免费提供松鼠Ai学习系统账号及电脑设备,辅助青青“居家”完成学习。后来因技术迭代,梁静博士及团队也及时为青青配备了全新的智能学习机产品和督学老师,让青青在不受限的环境、时间、空间的影响下自主进行高效学习,这同时也减轻了袁辉老师的教学压力。

袁辉老师的板书、松鼠Ai智能老师的教学系统和督学老师,就这样在山村里搭起了一间“没有围墙的教室”,让传统教育的限制,在技术与坚守的合力中渐渐消融。

02 用个性化教学,为传统教育注入新变量

作为国内首个将人工智能自适应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企业,松鼠Ai智能老师深耕十年的“多模态智适应教育引擎”,在青青的学习中展现出独特价值。它像一位“有嘴巴、耳朵、眼睛和大脑”的“智能老师”,通过微颗粒度知识图谱拆解知识点,用MCM学习模型串联零散内容,更能根据青青的学习数据和习惯生成专属学习路径,弥补青青因身体原因无法跟班学习导致的基础断层、知识薄弱等学习问题。

在松鼠Ai智能老师看来,助力青青圆梦武大,是企业对“用技术弥合教育鸿沟”初心的践行。从为青青提供学习系统,持续陪伴青青学习成长,每一步都藏着松鼠Ai智能老师对实现“教育公平”的执念。

“不能让技术成为冰冷的工具,而是让它变成跨越山海的桥、照亮角落的光,让像青青这样被身体或地域限制的孩子,也能拥有无限的学习未来。”如今,松鼠Ai智能老师的多模态智适应教育系统已成功走进6万多所学校,为4300万学生提供教育帮助。当越来越多“青青”在人工智能教育技术赋能下逐渐靠近自己的梦想,教育公平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愿景,“因材施教”也将成为现实。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