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茅台学院“黔茅菌兴”项目凭借茅台酒糟资源化利用与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成为该学院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该技术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产业化落地,为食用菌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实践范式。
校企协同:攻克产业技术瓶颈
针对传统食用菌栽培基质依赖木屑、成本高且生态压力大的问题,茅台学院科研团队与茅台集团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攻关,突破酒糟纤维降解效率低、高温季节菌棒易污染等技术难题,研发出 15%-49% 酒糟配比的系列基质配方。在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示范基地的应用数据显示,该技术使菌棒污染率从 20% 降至 2.3%,培养周期缩短 50%,年节约木材资源超 8000 立方米。目前,技术已通过与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贵州信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实现产业化落地,覆盖道真县 12 个乡镇,为当地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核心支撑。
育人成效:构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体系
茅台学院以项目为纽带,深化产教融合,与贵州红缨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设置 28 个实习岗位,累计培养2000+名学生参与食用菌产业实践,形成 “科研促教学、实践育人才” 的良性循环,该模式受《贵州日报》报道。
【编辑:伦晓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