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脉网络加速网络创新变革 赋能AI发展

来源:光明网    2025-08-14 17:44
来源: 光明网
2025-08-14 17: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8月9日,以“智联万物 网聚未来”为主题的2025 AI网络技术应用创新大会在京召开。浪潮信息旗下元脉网络副总经理陈翔发表主题为“元脉高性能AI网络,助力算力潜能释放”的演讲,详细介绍了元脉网络在AI网络上的创新与实践。

元脉网络副总经理 陈翔

AI业务规模化发展 三大挑战亟待解决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智算中心的集群规模持续扩大,AI网络建设亟需攻克在“部署效率、系统稳定性、资源负载”三方面的挑战。

当前,AI应用正呈现与业务深度渗透融合的态势,“如何提高部署效率、实现业务快速上线”已成为AI网络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然而,集群规模的急速扩张,大幅提升了网络部署与调优的难度。以传统RoCE技术为例,其拥塞控制主要采用DCQCN技术,而该技术的参数需进行针对性调优,这直接导致拥塞控制部署流程复杂,进而影响业务上线效率。

集群建设涉及 GPU、网络、光模块等大量组件及复杂协议栈,当前训练流量以大象流为主,这类流量具有同步突发特性,易因通信等待造成大量算力损耗;与此同时,卡间通信还陷入“训练规模越大,平均无故障时间越高”的悖论。据业界公开数据显示,在AI系统故障中,网络因素占比超10%,已成为制约AI技术发展的重要瓶颈。

随着大模型框架的陆续开源,在业内激发出新一轮部署热潮。但大模型的快速部署,也让模型内部出现“训练+推理”混跑的连锁反应,在这样多任务混跑条件下部署的网络,会出现性能下降、流量相互干扰、及网络资源负载不均衡等问题。

元脉网络打造高性能、高可靠AI Fabric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元脉网络推出高性能、高可靠的AI Fabric方案。该方案由元脉RoCE技术、AI Fabric交换机、及智能运管平台三大核心组件构成,可以实现AI网络的端网一键部署、流量精准可视、故障智能预测。

在部署效率和稳定性上,元脉网络智能运管平台ICE支持端网一键部署,可以统一纳管交换机、网卡、光模块、GPU、服务器等设备,实现拓扑配置一键校验、全网自动上线。同时,支持训前一键NCCL压力测试,将部署时间从数周缩短到数天,极大简化用户的运维部署成本。

此外,元脉网络AI Fabric方案搭建了更先进的高精度遥测核心技术,可实现AI流量的精准可视。

三级“可靠”加固 AI网络“安全感”拉满

为提高智算中心集群网络的可靠性,元脉网络从“设备-链路-系统”三个维度进行可靠性加固,降低智算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单点故障率,提升系统无故障训练时间,激发算力潜能。

元脉网络AI Fabric方案内置独创的IGE智能防护引擎,硬件层面采用RAS可靠性架构设计,对所有关键部件实施冗余备份,真正实现“单一设备失效,整个系统无感运行”;软件层面采用模块化架构,将业务模块进行容器化隔离部署,确保各模块独立运行、互不干扰,同时为关键模块配备热重启与热升级功能,充分满足AI网络环境的高稳定性要求;此外,通过独立的管理监控平台OpenBMC,提供更高级别的安全防护与可靠性保障,全方位适配AI时代数据中心的管理需求。

由于集群规模庞大,光模块数量众多,一旦光模块发生故障,将极大影响大模型的训练进程。对此,元脉网络AI Fabric方案可实现对光模块各项指标的精准监控,能够实时掌握其健康状态并提前预警,达到故障“主动预警、提前干预”的目的,有效减少训练中断的情况,降低故障带来的影响。

在系统级可靠性设计方面,元脉网络AI Fabric方案具备多重技术优势。一是采用智能负载均衡技术,当链路发生故障时,智能负载均衡可依据全局链路状态,重新均衡AI流量,性能较传统RoCE领先2.3倍;针对单平面架构易出现单点故障的风险,方案采用多平面架构技术,为算力持续可用提供坚实保障,不仅可以实现 AI 通信零中断,更使有效训练时长占比高达99%。(张梦凡)

[ 责编:蔡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