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译心牧歌丝路实践团一行走进风景如画的南山牧场,开展了为期一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体验民俗文化,践行生态保护”为主题,通过深入牧区与当地牧民交流、体验传统生活、开展环保行动等方式,全方位感受了牧场独特的文化魅力与自然生态,用实际行动传递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清晨,团队成员抵达南山牧场,立即被这里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和清新的空气所吸引。在当地牧民的热情接待下,团队首先参观了传统的哈萨克毡房。毡房作为游牧民族的标志性居所,其内部装饰极具民族特色,绣花地毯、彩色挂毯和手工制作的家具彰显着浓厚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成员们与牧民在毡房前亲切交流,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传统文化和现代牧区的发展变化。
随后,团队成员与牧场孩子们互动,通过游戏和交谈,传递了知识与温暖。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和对远方世界的好奇,深深感染了每一位成员。大家纷纷表示,这次互动不仅是一次文化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增强了对民族团结和乡村教育的理解。
下午,团队成员投身生态保护行动,沿牧场道路捡拾垃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员们细致清理草丛、路边的塑料瓶、包装纸等废弃物,以实际行动守护牧场的纯净与美丽。这一举措得到了牧民们的赞赏和支持,不少当地人也自发加入到清洁行动中,共同维护家园环境。
此外,团队还深入自然,与牧民和牲畜亲密接触,体验真实的牧场生产生活。成员们走进林间,与牛群互动,学习放牧技巧,感受牧民日复一日的辛勤与智慧。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以及传统游牧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挑战。
本次活动是西安翻译学院译心牧歌丝路实践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地调研和实践服务,促进青年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团队表示,未来将继续开展类似活动,推动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为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贡献力量。
南山牧场之行不仅丰富了团队成员的视野,也为当地带去了一份青春的活力与关怀。在这场与自然和文化的对话中,译心牧歌丝路实践团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传递温度,书写了属于他们的青春篇章。
编辑: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