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建筑名企将传统智慧与现代治理相融合,走出了一条以“和合”为底色的创新转型之路。
“和合”二字,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贵和尚中、善解能容”的处世哲学。在苏州,一家拥有七十余年历史的建筑企业——中亿丰控股集团,将这一古老智慧转化为企业长青的“成功密码”。
“党建铸魂、和合筑梦”,这不仅是悬挂在企业墙上的标语,更是贯穿其发展历程的核心理念。从1952年苏州地方国营建筑公司起步,到如今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亿丰在“和”的和谐平衡与“合”的融合创新中,探索出一条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中亿丰将“和合”文化深度融入企业治理。在集团董事长宫长义看来,“和合”既是传统的智慧,也是现代商业的金规则。
“与企业相关的无数个家庭才能真正如使命所说‘安居乐业好生活’,与企业息息相关的产业链生态才能健康、有序、共生、共融。”宫长义表示,企业发展需要长期主义,更要利他主义。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中亿丰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和合”企业文化体系。企业不仅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更将传统智慧与现代ESG治理理念相结合,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上成果显著,获评ESG评级A级。
目前,集团旗下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专精特新企业8家,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站,并与知名高校共建产学研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
今年6月以来,中亿丰承担的智造谷项目成为媒体焦点。作为全省首个且唯一授牌“江苏省智能建造产业基地”的重点项目。
基地规划重点引进BIM数字设计、部品部件装备生产、建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产业,形成智能建造技术、产品及服务的“一园式”整体解决方案。
“只有先行先试,才知道建筑企业的转型出路在哪里。”宫长义回顾转型历程时坦言,“一开始没有那么多人投入,我们先吃螃蟹,多少也会茫然。”
中亿丰积极开展机器人领航员培训和比赛,为全面推广智能建造应用打下基础。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施工机器人、智能施工电梯等在项目中广泛应用,成为传统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典范。
随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城市更新工作进入新阶段。中亿丰早在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城市更新”时,便开始产业调整布局。
从单一聚焦建筑加固,向建筑全生命周期建设转型,中亿丰致力于成为提供城市建筑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的综合性产业集团。
作为这一战略的实践载体,中亿丰未来数字产业园已成为企业总部和行业考察交流的首选点位。这个F+R+EPC+M+O模式的项目,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展示了企业的产业协同能力。
在苏州体育中心项目中,中亿丰参与了从90年代新建到2024年改扩建的全过程。这座承载苏州百姓记忆的运动场馆,以新面貌重回大众视野,成为“苏超”联赛的主要场馆。
面对“十四五”期间市场竞争的“含新量”增高、产品角逐的“赋绿量”成为刚性指标的新挑战,中亿丰依托建筑全生命周期及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构建了五大业务板块的多元生态。
从投资开发的前瞻布局到工程建设的精工细作,从铝业制造的扩围发展到智能建造的技术突破,企业坚定地选择以高质量产品与服务回馈社会。
在姑苏区首个青年社区——“艺嘉”项目中,中亿丰将原有办公场所改造为集运动交友、住宿餐饮、展陈互动于一体的综合类社区,使其成为苏州网红打卡点,吸引全国青年入住。
宫长义表示:“基于数十年行业技术沉淀,我们深刻理解国家、行业对于好房子的要求,打造了忆丰园。这是一个七十余年的建筑企业,在转型之路上交出的新答卷。”
如今,中亿丰正持续投入研发资金和资源要素,布局绿色建筑、智慧建筑、数字孪生技术,推动企业向智慧化、绿色化、工业化跃迁。
从苏州古城的更新者到“一带一路”的建设者,中亿丰面向百年建企愿景,正在以“和合”智慧书写新时代的匠心智造传奇。(杨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