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保财险河源市分公司:全省首个水稻制种保险科技防灾减损示范项目正式落地

来源:新派网    2025-11-06 16:31
来源: 新派网
2025-11-06 16:3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为农业“芯片”,制种是保障种质资源和粮食安全的关键。2025年11月5日,中国人保财险河源市分公司举行“河源市水稻制种防灾减损数字化服务项目”交付仪式。中共东源县委、河源市农业农村局、东源县农业农村局、广东万绿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受邀出席本次活动,共同为“河源市水稻制种保险科技防灾减损示范基地”进行揭牌,标志着全省首个水稻制种保险科技防灾减损示范项目正式落地。

近年来,河源市发挥气候和技术优势,大力支持水稻制种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水稻制种强省,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广东万绿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广东省粤东区域唯一具备种子生产、种子培育资质的农业公司,拥有全省规模最大的无人农场——万绿智慧无人农场。该农场坐落于东源县柳城镇、蓝口镇,水稻制种育种面积达5200亩,年产制种水稻超500吨,繁育属全国首创的“航天稻”种子达150万斤。然而,受暴雨洪涝、持续高温、病虫害等灾害侵袭,给该农场制种育种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

据悉,中国人保财险河源市分公司自2022年签出河源市首单政策性水稻制种保险以来,累计为我市制种产业提供风险保障2163万元,支付赔款超380万元,赔付面积4700余亩。

为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中国人保财险河源市分公司聚焦种业振兴行动、农业保险“双精准”政策,紧扣水稻制种产业发展需求,以“数智兴稻”为重要抓手,着力构建“保险+科技+农服”防灾减损新模式,在东源县柳城镇率先打造河源市水稻制种防灾减损数字化服务项目。项目围绕“种-管-收-服”全流程管理关键环节,依托AI农业大数据、卫星遥感、物联网设备、植保无人机等技术手段,构建覆盖数字化管理平台、移动端智能新农具的智慧化体系。以新质生产力带动河源水稻制种稳产增收,以数字科技重塑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为水稻制种产业筑起坚实的“数字防护墙”,全方位护航粤东粮仓。

一张图

依托“卫星+无人机+物联网设备”构建智能分析模型,打造水稻制种育种全周期监测全景图,实时呈现作物长势、土壤墒情、病虫害风险、气象灾害预警、承保理赔等信息,并对水稻制种育种全周期进行动态监测与风险研判,精准识别潜在生产隐患并实时发出预警。实现一图览全域、一图知长势、一图晓风险、一图助决策,让管理者和农户“看图种地”,精准施策。

一套库

基于“地块档案+AI分析+全周期数据”构建数字档案库,打造每块地的专属“数字身份证”,完整收录地块品种信息、承保理赔明细、农事操作记录等核心数据,并依托AI智能分析模型,生成针对单地块、特定品种抗性的定制化风险预警与农事指导方案。对水稻制种育种全周期数据进行系统化归集与智能化解读,实现地块信息可追溯、生产过程可复盘、风险隐患可预判、农事操作可指导。

一条链

以数字化服务平台为核心,集成“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无人机精准防灾作业、AI智能决策、农技专家指导等功能,串联“育种制种-田间管理-灾害防控-收割加工-社会化服务”全产业链环节,提供覆盖水稻育苗、精准播种、智能飞防、抢收烘干等社会化综合服务。通过数据驱动农业生产各环节协同运作,有效提升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强化风险应对能力,打造“精准承保理赔+全流程防控”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农业保险由“被动赔付”向“主动预防”的跃升,为实现科学防灾减损、提升水稻制种生产效益提供有力支撑。

一闭环

构建“智能预警-精准干预-高效理赔-动态补位”全流程防控闭环,让防灾减损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守护”。事前通过智能研判提前预警风险,把隐患控制在萌芽阶段;事中联动资源开展精准干预,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影响;事后启动高效理赔流程快速兜底,减少农户经济损失;同时,农事服务中心全程动态补位,提供农事服务支持。最终实现全流程守住水稻“芯片”带来的丰收潜力、保障高产,让种源培育损失少一点,农户安心多一点。

一套智能新农具

平台配置有移动端AI工具——“田间小助手”,深度融合DeepSeek等AI大模型技术,集成实时气象服务、智能AI问答、作物长势分析、病虫害诊断等功能的数字化工具组合。为农户实时提供全流程作业标准指导以及一键调用无人机飞防、农机调度等社会化服务,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智能化、便捷化和精准化,让手机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新农具。

中国人保财险河源市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公司将聚焦河源“百千万”工程,以东源县争创国家级制种大县为契机,不断加强农业保险“保防减救赔”一体化建设,持续提升政策性水稻制种保险承保覆盖面,逐步完善数字化服务平台配套功能,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坚实保障,守护河源水稻“芯片”安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