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b753fd5a310030f813cf412
中国日报网 > 要闻 >
中国日报网 > 要闻 >

世界工程日:中国将为世界工程发展注入新的驱动力

2020年3月4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首个“促进可持续发展世界工程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尊重工程师,激励更多人才投身工程实践,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为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力量。2020-03-04 15:32

疫情下的共享经济:短期有“冲击”有“刺激” 长期看“危”中藏“机”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3月4日发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报告在全面反映2019年我国共享经济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影响。2020-03-04 13:31

新iPhone难产 苹果:疫情是暂时的 代工厂正陆续复工

对于苹果来说,疫情影响了其供应链的运转,iPhone生产陷入了困境,不过事情正在出现新的转机。按照库克的说法,中国正在控制新冠病毒的蔓延。中国的工厂已经开始复工,这些工厂都能够克服疫情重新开工。2020-03-04 09:09

【防疫科普】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抗原检测有何区别?

【防疫科普】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抗原检测有何区别?2020-03-04 08:23

【防疫科普】青少年居家上网课 如何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防疫科普】青少年居家上网课 如何保护眼睛预防近视?2020-03-04 08:20

科技工作者为复工复产提供有力支撑

戴上口罩深入农村指导劳作、助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为企业转型升级建言献策……疫情期间,广大科技工作者活跃在生产一线,为复工复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2020-03-03 17:42

AI助力,学习变成一场“沉浸式的游戏”

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百度大脑智能语音技术不断聆听、识别用户的口语发音,纠正错误,并提供正确读法,让用户在每一次对话中得以学习。例如,朗读课文和背诵诗词在语文学习中非常普遍。2020-03-03 17:09

虹膜识别系统助力疫情防控

光明网讯日前,航天科工二院203所接到一项人员管控需求,要求在疫情防控的关键卡口、岗哨等重要位置,在人员不摘下口罩的情况下,进行人员身份甄别。目前,设备已上线应用,虹膜识别系统将提升其人员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和速度,并有效防止人员近距离接触,提升了人员的管控水平。2020-03-03 17:07

人民日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网上复诊医保可报销

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机构复诊,诊疗费和药费可依规进行医保报销。2020-03-03 09:05

廉价气球望远镜欲“挑战”太空望远镜

2019年,在加拿大上空18小时的气球飞行中,SuperBIT保持稳定并拍摄了清晰的照片。为与太空望远镜竞争,气球承载的望远镜必须在空中停留许多夜晚,而这就是新型超压气球的用武之地。2020-03-03 08:57

迷你“月球”只有汽车那么大

负责监测太空小型天体的小行星中心发布的一则公告称,“尚未发现它与已知人造物体的联系”,这意味着它很可能是一颗在经过地球时被地球引力捕获的小行星。这只是已知的第二颗被我们的星球捕获的小行星,第一颗是2006RH120,在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期间,它在逃逸之前一直在地球附近徘徊。2020-03-03 08:57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完成装料前“模拟考”

3月2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热态性能试验基本完成,为后续机组装料、并网发电等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了解,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有序推进,现场各单位保持“零感染”记录,为完成项目年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2020-03-03 08:57

“零输血”手术助肿瘤患者康复

3月2日,记者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二院)获悉,在疫情特殊时期,该院肝胆外科主任、南院区管委会主任陈亚进为肝癌患者郭某实施了“零输血”手术治疗。据介绍,中山二院肝胆外科综合诊疗能力居全国领先行列,是广东省首家实施“微创、精准”诊疗理念的肝胆外科。2020-03-03 08:56

散裂中子源打靶束流功率提前达到设计指标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2月28日,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CSNS)打靶束流功率达到100kW的设计指标,并开始100kW稳定供束运行。根据国际同类装置的调试运行经验,CSNS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承诺,在项目验收之后3年内(即至2021年8月)束流功率达到100kW设计指标。2020-03-03 08:56

新冠病毒“防不胜防”,为什么说我们能战胜它?

近一段时间,新冠肺炎的防控形势出现新的复杂变化。总体看这个病还是自限性疾病,感染者即便在较长一段时间带毒,病毒最终还是会被身体清除掉。这个病一旦广泛流行开来,对一个国家而言是危害巨大的,会检验一个国家是否像中国这样具有制度优势、决策优势和协作优势。2020-03-02 08:54

全球首例新冠肺炎肺移植术在无锡成功进行

2月29日,在江苏省卫健委、省防控医疗专家全力支持下,著名肺移植专家陈静瑜教授团队历经5个小时,在无锡成功进行全球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双肺移植手术。2020-03-02 08:54

揭秘新冠疫苗:动物试验做到啥程度,才能上临床?

据科技部宣布,目前我国部分疫苗品种已进入动物试验阶段,预计最快的疫苗将于4月下旬左右申报临床试验。《中国科学报》专访钟南山院士团队成员——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健教授和汤海洋教授,谈谈有关疫苗研发动物试验的那些事儿。2020-03-02 08:54

计算医学:跑在超算上的医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也指出,传统的生物医学数据分析思维和方法难以适应大数据分析的需求。最后,张春明呼吁,生物学家、医学专家和计算科学家携起手共同丰富计算医学的内涵,以期将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推向精准。2020-03-02 08:54

中国北斗显身手科技战“疫”更精准

北斗高精度定位设备为武汉雷神山医院迅速施工争取了宝贵时间,图为医院建设工地施工时的情景。(新华社发)  疫情期间,京东物流的智能配送机器人进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小区,为居民配送快递。2020-03-01 11:16

【防疫科普】过度消毒导致野生动物死亡 如何规范使用消毒液

【防疫科普】过度消毒导致野生动物死亡 如何规范使用消毒液2020-02-28 08:49

我国科学家解译月背的地下结构

“玉兔二号”月球车着陆月球背面的第一天,其搭载的可见—近红外成像光谱仪即成功获取了着陆点附近两个探测点的高质量光谱数据。”  科研人员在收集分析“玉兔二号”月球车测月雷达高频通道探测数据的同时,也在不断接收和处理其低频通道探测数据。2020-02-28 08:15

野生动物的“身体密码”:一面天使 一面魔鬼

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但与此同时,这些野生动物也是生态链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在维护生态平衡中有重要的生态价值。2020-02-28 07:24

中国“玉兔二号”首次揭示月背地下40米地质分层结构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随后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开展就位探测和巡视勘察。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可帮助人们了解月球撞击和火山活动历史,有望为月球背面的地质演化研究带来新的启示。2020-02-27 18:08

“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牵头举办,至今已举办15届,旨在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开展基础研究科学普及,促进公众理解、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2020-02-27 15:54

眼红、流泪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莫慌!

疫情时期,患者出现“眼红”“分泌物增多”等结膜炎症状,需对自身病情进行判断,首先明确是否合并其他症状,如发热、浑身酸痛、干咳、胸闷等。病毒性结膜炎表现为眼红、流泪,有异物感,伴有水样分泌物。2020-02-27 15:12

|<< 上一页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中文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