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传媒国际发布《城市形象指数报告》 定义抖音中的城市传播美学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19-03-04 13:46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19-03-04 13: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1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大学公共外交与战略传播研究中心、抖音,在杭州浙江大学共同举办了“短视频时代的城市文化传播与城市美学”的主题研讨会。会上,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发布基于字节跳动系产品分析的《城市形象指数及测试报告》,与多位专家学者,就短视频时代背景下的城市形象构建及文化传播价值进行了交流探讨。

短视频“抖”出城市印象

短视频时代赋予了民众参与和自我表达路径,对城市历史风物与城市印象进行更立体真实的表达。以抖音为例,重庆轻轨、西安摔碗酒、杭州花海等短视频,通过民众走红,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直观感知的新城市印象。由此塑造的一个个“抖音之城”,也向外界呈现了更立体鲜活、真实全面的城市印象。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邵清在致辞中提到,科学研究应该抓住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现象,提炼具有普遍价值意义的理论,而短视频提供了可供研究的模型和载体,期待能够通过持续的讨论,努力建立中国特色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

(图为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邵清)

浙江大学网信办副主任张川霞表达了对本次研讨的期待,通过专家研讨展开跨学科的学术交流,获得关于城市治理、城市传播美学的新思想新动态,让城市传播效果的量化变得有据可依。政务的传播也要“因地制宜”转变话语的方式和讲述的心态,以更亲和形态走入大众。

  (图为浙江大学网信办副主任张川霞)

浙江大学影视艺术与新媒体学系主任赵瑜在现场分享了《城市形象指数及其测试报告》。报告在理解城市内涵与意义基础上,对短视频时代以抖音为代表的传播形式及技术和科学分析构建城市文化传播价值进行分享探讨。

  (图为浙江大学影视艺术与新媒体学系主任赵瑜)

据了解,《城市形象指数及其测试报告》,结合了字节跳动旗下产品指数特征,以传播热度、传播广度、传播深度和传播效价四个维度综合评估城市形象传播效果。

在传播热度分指数中,以创作数、阅读数、点赞数、转发数和评论数五个指标分析城市传播力;城市传播广度指数,通过在国内外的发布权重,分析具体城市在国内和国际的综合影响力;城市传播深度指数旨在评估城市文化形象的多样性,包括历史禀赋、政治经济形象、社会生活形象三个维度。一个城市的个性越清晰、文化形象越多元,其传播效果也更佳。

《城市形象指数及其测试报告》中提出,数字平台的开放性,让城市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特性。对于城市传播而言,数字时代通过全要素动态呈现、多语态融合散布和全域性整合传播,三个方面来构建城市形象。首先,图文、视频等形式突破了既有线性媒体传播的单向性,予以城市动态方式呈现的全要素呈现。其次,数字平台的活跃用户突破了传播者的单一性,新媒体账号、意见领袖和普通民众作为传播主体,呈现语态的多样性和互动性。此外,网络传播打破了城市内容场景和地域限制,“地球村”式的广泛传播,能产生更为广泛的城市传播影响力。

从传播来看,短视频的双向传播特性使城市形象在传播的过程中更加丰满和立体,使用多层级传播、即时交互和多元主体的传播方式,使市民实时了解新近城市信息,综合体悟城市形象。另外,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以这种方式传达的城市形象更便于其看到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并及时作出调整, 从而促进城市形象建设。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吴飞在现场提到,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文化和整体精神风貌的展现。构建和传播独特的“城市印象”,是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抖音类短视频对文化生产和传播是有意义的探索和突破。而通过多元化的网络创作构筑全新的城市形象要素,可以让更多人更真实的看见一个城市、一个社区的文化。利用抖音通过城市的美食、美景、科技设施等符号载体,对城市形象传播进行归纳分析,可以指数化、直观化地去重新认识、评价城市形象建设效果,有效促进城市形象的建设策略和传播规划。

  (图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吴飞)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从“传播就是影响、参与就是创造、感知就是认同”展开发言,在他看来,短视频和竖屏的流行,暗含着时代审美的改变,代表着城市观念的感知从山水楼台的静观审美,变成了场景化的流观审美。短视频聚焦现代生活感知下的城市形象,体现物质空间的同时,也在投注个体多项审美中的心理感受。

  (图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

短视频多元化构建“城市名片”

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既有“人间天堂”的秀丽风景和众多人文古迹,也是互联网经济发展重点城市。通过视频平台,杭州宋城、粉黛花海等也成为抖音网红打卡、游客必点的城市新地标。

依据《城市形象指数及其测试报告》,城市形象的塑造作用主要表现在建构与传播两个维度,从建构来看,首先数字平台的低语境叙事方式决定了其传达出来的城市图景是一种市民化、日常性的文化,将城市生活用通俗易懂、简单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其次数字平台中对人的关注使其成为情感纽带,不仅可以展示城市中居民的社会关系,而且对归属感和身份认同的产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2 下一页   >>|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