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P30 Pro暗光拍摄改写历史!只需“一点光”就够了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19-04-02 13:54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19-04-02 13: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通俗的说,华为P9同时拥有彩色镜头(视锥细胞)和黑白镜头(视杆细胞),因此能适应暗光的拍摄环境。正是从华为P9系列开始,智能手机在小尺寸传感器上实现专业级摄影体验。

2018年上半年,华为发布了“AI人像摄影大师”P20 Pro,以109分的成绩刷新了全球权威影像测评机构DxOMark的榜单记录,成为了霸榜一年的“最强拍照手机”。

华为P20系列是怎么让“感光进化”的呢?

华为P30 Pro通过一枚1/1.7英寸约4000万像素QuadBayer阵列的“大底”CMOS传感器,让进光量获得了空前的提高。用“底大一级压死人”这样的硬核手腕,不仅成为了当时手机行业的神话,更让“徕卡三摄”成为了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

从华为P9系列的徕卡双镜头、到华为P10的人像摄影大师、再到华为P20 Pro的4000万徕卡三摄“AI摄影大师”,华为P系列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影像基因写入DNA中。

RYYB改写影像规则,华为P30引领影像系统变革!

2019年3月26日,华为来到了180年前“银版照相法”的故乡——法国,向开创影像规则的达盖尔致敬。新一代华为P30系列影像旗舰走上舞台中央,拉开了“超感光镜头”的时代巨幕,同时改写了手机CMOS图像感光的物理规则。

在过去40多年的长河里,由于手机小尺寸传感器受制于RGGB滤色镜对于光线的衰减效应,数字影像感光原理一直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原因很简单,光会分解为红(R)、绿(G)、蓝(B)三原色光,它们以不同比例相加,则可合成多种多样的色光。数码感光原理就是把光先分解、再记录,通过在感光元件上添加RGGB拜尔滤色镜,使得每个像素都有一个单色滤镜:红色像素只允许红光通过,绿色像素只允许绿光通过、蓝色像素只允许蓝光通过,并阻挡其他颜色光。

而华为P30系列最大的创新在于,它却没有使用传统的RGGB(红绿绿蓝)拜尔滤光片,而是创造性采用了一种新型的RYYB(红黄黄蓝)拜尔滤光片。重新解构了三原色,将绿色(G)像素替换为黄色(Y)像素,这意味着能够同时透过红光和绿光,在像素底层大幅提升进光效率,改善低光照片和视频质量。

华为P30 Pro的主摄像头配备1/1.7英寸4000万像素“超感光”传感器,从而彻底解决小尺寸传感器的感光瓶颈。

徕卡四摄看穿暗夜,“一点光”就够了

华为P30系列通过开创数码相机发明四十多年以来的全新RYYB架构,除了“暗光”的显著提升外,华为P30配备了f/1.8光圈,P30 Pro更是配备了f/1.6超大光圈,拥有了超级夜视能力,实现了极高感光、极低噪点、高色彩还原的影像突破。那么,华为P30系列捕获“暗光”的本领有多强?大家不妨感受下面这组ISO数值。

众所周知,苹果iPhone XS MAX的最高ISO值≤6400,这也代表了智能手机拍照的高端水准。但是,华为P30的感光度却高达ISO 204800、而华为P30 Pro的感光度更是高达惊人的ISO 409600。根据华为官方数据,经过RYYB拜尔滤色镜重构的华为“超感光”传感器,能够大幅提升40%的进光量。

  △华为P30 系列宣传暗夜拍摄的官方图片

同时,华为P30系列还可以记录暗夜之中、光影流动的变幻之美。这得益于华为P30 Pro超感光传感器优异的感光能力和动态范围,以及F/1.6大光圈带来的进光效率提升,因此可以用视频猎捕暗夜的美妙。空前的感光能力让华为P30 Pro看穿黑暗、洞察细节,令夜景画质更清晰明锐,真正做到了亦静亦动!

  △外媒CNET用华为P30 Pro拍摄的巴黎街头夜景

对于任何一位普通用户而言,无需掌握丰富的暗光拍摄技巧,也不用调整众多繁琐的参数,只要打开手持超级夜景模式并轻按快门,就能清晰记录夜色下的“视界”!无论是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光影交织的霓虹灯牌、还是小区里静谧昏暗的指路明灯,只需要“一点光”,华为P30 Pro就能呈现出缤纷色彩。

AIS智慧防抖+OIS光学防抖,全面领先的超级算法

除了“超感光”和“超级变焦”的创新以外,华为P30 Pro更为4000万像素超感光镜头和800万像素超级变焦镜头加入了OIS光学防抖技术,以满足镜头推力和防抖需求。

而且“好马配好鞍”,面对更长的曝光时间、更大的防抖角度,华为P30系列还带来了“AIS智慧防抖”的超级算法。通过神经网络引擎校准、配对和融合多张照片,叠加细节以增强画质。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