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周期看2018年互联网的这场“时代变迁”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19-04-03 09:23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19-04-03 09: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19年伊始,随着“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和“5G”等一批热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频繁出现,为互联网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政策的引导推动着互联网公司走出2018年末集体遭遇的至暗时刻,寻找到发展的新曙光。

刚刚过去的2018年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实在称不上美丽。架构调整、结构优化、末位淘汰,即使互联网公司纷纷为自身“瘦身”寻找更优雅的表述,终究还是难抵挡2018年在裁员、倒闭、遭强行收购的浪潮中画上句点。

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从以往对资本吸引力强劲,到如今在投资者日趋收紧钱袋子的境况下,面对资本竟变得有些束手无策起来——融资似乎变得越来越艰难。站在风口飞的日子,似乎一去不复返。只不过,哀嚎之下并非毫无曙光——以技术驱动的新经济正在寒潮中蓄势萌芽。

经济波动中的政策春天

回看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人口基数大、年龄结构偏年轻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得天独厚的廉价劳动力市场优势明显,中国得以迅速发展为“世界工厂”,成为世界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得以在资本、劳动力密集型传统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获得可观的“人口红利”。

只不过,即便如今中国仍是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却因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口老龄化成为了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人口红利”随之消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光环逐步褪去。中国经济增长需要寻找到新的驱动力。

旧动能转换新动能,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已然成为当下中国经济转型的两条主线。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政策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同时,政策强调要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建等投资力度。

知识技术密集型新产业正接过传统产业手中的接力棒,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伴随着新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新经济模式正深刻影响着传统行业生态。中国经济体由传统经济占主导,向新经济占主导的方向逐步演变。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大量知识技术密集型新产业将接棒经济增长动能,这也吸引着更多社会资本流入科技创新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动能转换的加速器。

  技术与资本裹挟下的互联网发展

用心来看不难发现,传统行业的浮沉变迁与互联网发展的路径有着相似的脉络。庞大的用户基数一直被视作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先天优势,但在过去几年间,用户带来的流量红利日趋见顶,互联网的下半场需要寻找新打法。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白重恩在今年两会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曾一针见血指明了未来互联网转型的方向,“数字经济逐渐由主要消费者导向向生产者导向来转移”。转移发生的背后,是“产业升级”的需求在驱动。

更快的数据传输,更好的计算能力,技术的发展促使数字科技具备更强的为企业赋能的能力。而在新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驱动下,新经济正影响着传统行业生态,大量知识技术密集型新产业将接棒经济增长动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入科技创新企业。

每个事物的发展都有着自己的规律,互联网的发展也在发生着规律性的增长与收缩。盘一盘这些年互联网的历程,不难发现“变革”往往是在经济下行时萌生。

  30年间纳斯达克指数化

分析美国科技股纳斯达克指数三十年的变化趋势,三个比较规律的起伏周期清晰可见,它们分别对应着互联网发展变革的三个阶段。如果针对每个周期进行研究不难发现,互联网经济上行背后的两大主要“推手”,正是技术的发展与资本的注入。

新技术的诞生必然会推动行业的发展。资本觊觎技术背后的价值开始入场,致使市场在技术和资本的双重作用下不断被催熟。随着各路玩家涌入,市场热度到达峰值,当非理性的预期因客观条件无法落地时,催熟的繁华随即成为虚无的泡沫。此时,资本会选择悄然撤场,市场在高点时随即落入寒冬。在优胜劣汰的淘洗中,技术强劲者会咬牙拼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并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推动技术进一步走向成熟。敏锐察觉到技术的变化,资本再度选择入场,推动技术攀向下一个波峰。在技术与资本的“若即若离”间,互联网不断循环往复、向前发展。

经济周期下互联网的“危”与“机”

时间退回到20年前,中国互联网刚刚蓄势待发。

1998年,堪称中国互联网的破局元年。这一年京东、腾讯、新浪相继诞生。此后两年间,阿里巴巴与百度陆续创办,当今互联网领域的几大巨头已初见雏形。

从模仿到超越,依靠最初的人口红利,互联网企业在市场中跑马圈地、野蛮生长。伴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早在2008年,中国网民数量就已达到2.53亿人,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一场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正在大洋彼岸积蓄力量,准备给世界经济沉痛一击。在这场次贷危机中,与华尔街联系紧密的中国互联网产业,瞬间陷入凛冽寒冬,大量初创或发展期互联网企业相继倒闭。

1 2 下一页   >>|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