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宁波口岸在全国首次实施跨部门“一船多证一次通办”发证业务,平均每条船可节省超百万元;杭州海关全面推广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信用签证”,实现16种原产地证书24小时全天候智能审核……今年以来,各地区、各直属海关积极采取措施,持续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5月全国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38.93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2.12小时,分别较2017年压缩60.03%和82.74%。
“今年组织开展的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海关总署协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联合推出18条措施,进一步优流程、降成本、压时间、提效率,着力解决市场主体关切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党英杰说。
事实上,不只是流程的简化,在压缩通关时间方面,这些“黑科技”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可视化平台 通关全流程电子化
日前,满载398个空集装箱的船舶抵达天津港集装箱码头并被装运上车。天津海关依托关港嵌入式可视化平台,利用卡口空箱检测设备,对该批空集装箱实施快速检测,根据海关电子放行信息,迅速完成放行作业,空箱立即被运往外贸企业进行装载使用。
据介绍,2021年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举措中,重点之一就是着力推进通关全流程电子化。目前,进出口环节需要验核的监管证件已从2017年的86种精简至41种,减少了52.3%。在这41种监管证件中,除3种因特殊情况不能联网外,其余38种证件全部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办理。全部监管证件实现在通关环节自动比对核查,企业不需向海关提交纸质监管证件。
天津港上线集装箱进口提货单电子化平台;深圳港实现出口作业全流程无纸化,并基本实现进口提货单无纸化;上海推广预约申报功能,免去企业等待和查询舱单时间;广州推动建设应用全球首个海事电子证书跨国应用项目,国际航行船舶可通过“单一窗口”完成进出口查验手续……港口业务也由线下办理向“线上办”“掌上办”转变,让数据“跑路”代替传统的人“跑腿”。
“沿海主要港口基本实现集装箱设备交接单、集装箱装箱单、进口集装箱提货单电子化。”党英杰介绍,《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电子化也同步大力推动,加强了国际间数据交流共享。
智能审图 大大提高海关查验作业效率
今年5月,全国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比稳定在60%以上,背后的“功臣”是海关推广实施的“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举措。
以浙江某从事塑料制品贸易进出口的企业为例,该公司通过采用“提前申报”模式,进口整体通关时间缩短约14小时,货物从抵港到提离平均仅需26分钟,通关效率提升95%。
同样,在具备条件的口岸试点推广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措施,也显著提升通关时效。据天津海关反映,企业进口提箱用时由原先的1-2天,最短压缩至1.5小时;海运出口整体通关时间由2019年1月的8.51小时压缩至今年3月的0.88小时。深圳口岸“船边直提”模式下,从卸船至提离时间由原来4-6小时压缩至5-8分钟,“抵港直装”口岸停留时间由原来3-4天压缩至2小时。
近日,沈阳海关所属沈阳桃仙机场海关进境现场,一件件进境行李顺次通过传送带进入查验CT机。其中一件行李的异常图像,迅速引起海关关员的注意。进一步人工查验发现,此行李中违规携带68件象牙制品。
“智能审图”作为海关重要“黑科技”,在海关查验环节发挥积极作用。目前,智能审图系统现已覆盖主要大型集装箱/车辆检查设备和CT设备,累计实现有效识别商品1868种,大大提高了海关查验作业效率。
持续压缩整体通关时间离不开精准监管。海关优化提升风险布控精准度,按照企业信用等级动态调整商品抽检比例,让守法者更便利。
目前,北京、天津海关创新京津海关高级认证企业便利化措施互认,实现两地高级认证企业免担保等优惠待遇跨关区共享。
(付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