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b753fd5a310030f813cf412
中国日报网 > 科技滚动 >
中国日报网 > 科技滚动 >

狂欢之后的深思——首张黑洞图像没有回答的三大问题

左图 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与事件视界望远镜同时拍摄的照片,显示了M87星系中心黑洞的“相对论性喷流”。但她同时表示,人们希望从新图像中获得答案这一想法合情合理,因为黑洞阴影的边缘将引力带入微小的量子空间。2019-04-12 06:33

黑洞照片要“全球拍”——访中科院南美天文中心主任王仲

专访:黑洞照片要“全球拍”——访中科院南美天文中心主任王仲 谈到黑洞照片的技术难点,王仲说,这次科学发现采用的测量技术被称为“甚长基线干涉测量”。2019-04-11 22:53

李东生:助力我国早日成为半导体显示强国

4月9日,第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 2019)在深圳开幕。就中国显示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李东生建议,相关企业须加快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成更强大的竞争优势。2019-04-11 17:42

中美学者观测到来自66亿光年外的“磁星之光”

由于快速自转,即使它的质量超过中子星的质量上限,离心力也能帮助它短期抗衡自身的强大引力,因而不会坍缩成黑洞。双中子星合并会释放强烈的引力波辐射,同时会抛出大量的高能量伽马射线和X射线。来自66亿光年外的星光,也为未来的引力波探测和中子星研究照亮了新方向。2019-04-11 17:26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易被忽略 专家提醒需加强早期识别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专家表示,帕金森病人早期出现的非运动症状极易被漏诊和误诊,需加强早期识别、尽早干预。2019-04-11 17:14

科普:太空中浮萍也会浮在水面

新华社莫斯科4月10日电 俄罗斯宇航员正在国际空间站开展浮萍生长实验,初步结果显示这种水面浮生植物在太空失重条件下也会浮在水面。太空浮萍生长实验将持续10天,所使用设备由俄“进步MS-11”货运飞船于本月4日运抵国际空间站。2019-04-11 09:31

国家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研究设施”初步设计方案获批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初步设计方案,日前获得中科院批复,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投资概算审评阶段。2019-04-11 09:27

我国实现自动驾驶仿真测试技术突破

近些年来,自动驾驶成为科技研发的热门项目,其中通过仿真测试来评估、提高自动驾驶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该项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李伟表示,仿真技术和自动驾驶两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2019-04-11 09:06

世界首个自净化水瓶问世 可杀死99%以上的细菌

据英国《每日邮报》4月8日报道,美国旧金山LARRQ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自动清洁水瓶,它使用微芯片来净化水和瓶子,据称可杀死99.9999%的细菌和99.99%的病毒。重复利用一个水瓶无疑是一个好习惯,但研究发现,这些瓶子里可能含有各种有害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2019-04-11 09:05

天链二号01星发射入轨

近日,天链二号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准确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中继系列卫星可为中低轨遥感类卫星,比如气象卫星、测绘卫星等具有实时大数据回传需求的航天器提供服务。2019-04-11 09:05

美国科学家发明新丝线:可“闻毒变色”

据美国合众社4月8日报道,发表于《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美国塔夫斯大学(Tuft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化学丝线,当其检测到特殊气体时会变色。2019-04-11 09:01

俄科学家探索太空辐射对人类大脑所构成影响

据俄罗斯卫星网4月8日报道,随着各大航天机构计划建立新的轨道空间站,并在太阳系内进行“长途探险”,科学家们便开始研究,长时间处于太空中对地球生命有何影响。来自俄罗斯的三位神经生理学家,对低剂量中子和Y射线辐射对实验白鼠大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辐射不会影响老鼠的智力,但会暂时阻碍它们大脑记忆中心新细胞的形成。2019-04-11 09:01

专访:“从波恩看清纽约街头的报纸”——科学家详解人类首张黑洞照片怎样拍

新华社德国波恩4月10日电 专访:“从波恩看清纽约街头的报纸”——科学家详解人类首张黑洞照片怎样拍 发布会前夕,岑苏斯在德国波恩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介绍,这个项目的主要任务是拍摄两个黑洞。2019-04-10 17:22

科普:黑洞——比科幻更不可思议的天体

“事实有时候比小说更奇怪,黑洞最能真实体现这一点,它比科幻作家梦想的任何东西都更奇怪。天文学家根据质量将宇宙中的黑洞分成了三类:恒星级质量黑洞(几十倍至上百倍太阳质量)、超大质量黑洞(几百万倍太阳质量以上)和中等质量黑洞(介于两者之间)。2019-04-10 16:57

湖南90后少女致力记录非遗,传统棕编被观看超过1000万次

2017年初,楚楚发现了抖音平台,试图用抖音的方式推广非遗,起初所有团队成员都不看好,但她坚持了下来。2019-04-09 17:20

I型糖尿病DNA疫苗获国际“三方”发明专利

记者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了解到,该中心免疫室主任奚永志团队基于B7-1-PE40KDEL外毒素融合基因的DNA疫苗近日获得国际“三方”发明专利授权。“值得一提的是,该疫苗只需在患者皮下或肌肉注射一次,可有效维持疗效近一个月,将大幅度提高该DNA疫苗用药的依从性,避免患者每天用药的麻烦。2019-04-09 09:19

火箭尾焰污染治理可以“冰”释前嫌

记者从西安交通大学获悉,该校机械工程学院王世琥、张平教授团队,应用工程热力学经典基础理论,以冰为工程结构材料,研制出了一整套火箭发动机射流尾焰污染处理技术与系统装置,实现对火箭发动机尾焰的主要污染物进行一次性高效无害化处理。2019-04-09 09:18

高产又高抗的水稻基因发现

杨东雷团队在筛选高产基因资源库中发现ipa1的表达在白叶枯病原菌侵染时发生改变,暗示他们可能参与抗病过程。为了获得高抗与高产的水稻,杨东雷团队利用白叶枯病菌TALE类效应因子诱导表达的OsHEN1的启动子表达ipa1, 获得了他们命名的HIP水稻。2019-04-09 09:18

独创“智能地图”提升哈牡高铁检修效率

“这80多个‘网门’遍布荒山野岭,想去那里检修像走迷宫一样,光找路就得一个多小时,如今有了智能地图,只要打开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能导航找路,时间节省了一半。”近日,牡丹江供电段海林北高铁车间主任安雪涛指着墙上的“接触网故障抢修线路图”上的二维码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说。2019-04-09 09:17

科学家发明飞机上用静音马桶 冲水声不会吓坏孩子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据英国《每日邮报》4月5日报道,科学家历经两年时间研究出了飞机上用的静音马桶,大大降低了以前马桶的噪声水平。杨百翰大学物理学教授肯特吉谈到,“人们向我们反馈,不想孩子因为飞机上马桶的噪声吓得不敢上厕所。2019-04-09 09:16

拼多多回应iPhone停供:可开具正规发票 继续敞开补贴

4月8日晚间,有大量社交媒体转发一个手机行业BBS称,因“假货及乱价”问题,“苹果疑似叫停经销商供货拼多多”。拼多多方面表示,上述谣言正在被大批量投放至社交平台和段子手号,请消费者予以甄别。2019-04-09 09:09

5G技术会如何“重塑”医疗格局

2019被称为5G元年,5G不仅是4G的延伸,更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包括人工智能、5G技术等医疗应用,还需从国家政策层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技术不断完善,政策及时跟上,方可最大程度改善现有医疗格局。2019-04-08 08:55

智慧视听带来惊喜

在技术的助推下,人们的“听”和“看”正变得丰富多彩。VR技术正在同电子商务结合,使用户在网上购物时获得的信息由二维的文字、图片变成三维甚至四维的内容。如目前摄像头的应用有些过度,很多互联网公司过度收集用户的信息,造成用户信息泄露、隐私权被侵犯等问题。2019-04-08 07:40

中国科学家发现植物细胞“自杀神器”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近日,我国科学家在植物免疫研究领域取得历史性的重大突破。研究成功解析了抗病小体的电镜结构,从分子层面上揭示了抗病蛋白管控和激活的核心机制。2019-04-05 07:06

辉煌起点 星耀酒泉(新中国的“第一”·70年)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标志着我国独立自主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是我国自主设计建设的第一个航天发射中心,主要承担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极轨卫星等中、低轨道卫星发射任务。2019-04-05 06:23

“医学大脑”有了知识库

这个“谱”被称为知识图谱,是将人类世界中产生的知识,构建在机器世界中,进而形成能够支撑类脑推理的知识库。基于中文医疗知识图谱,目前已开发出覆盖几千种疾病辅助诊断模型和辅助治疗模型(其中近百种疾病支持个性化用药方案的推荐)。2019-04-04 09:29

国内产能规模最大离子液烷基化装置投产

4月2日,《中国科学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国内产能规模最大、中国石化首套烷基化装置——九江石化公司30万吨/年烷基化装置于3月31日一次开车成功,产出合格烷基化油产品,可为我国国6汽油升级提供更优质、更清洁的调和组分油,为进一步提升国6汽油产品质量夯实了基础。2019-04-03 10:56

智能家电有了自主高性能芯片

2日,青岛市崂山区发布由核芯互联科技(青岛)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璇玑CLE系列MCU,这是我国首款RISC-V家电芯片,自主可控。据介绍,璇玑CLE系列是核芯互联基于32位RISC-V内核推出的通用嵌入式MCU处理器,主要适用于白色家电、工业控制、物联网等对稳定性、功耗和计算能力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2019-04-03 10:07

把生物技术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徐南平强调,要统筹社会发展科技布局,把生物技术作为基盘技术摆在国家科技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形成社会发展科技体系1(生物技术)+N(科技支撑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平安中国、海洋强国等)建设的战略布局。2019-04-03 10:06

中国航天科工亮相德国汉诺威工博会

2019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1日在德国汉诺威正式开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航天科工)亮相博览会,就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传统产业和传统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升级两大主题板块进行了展示。2019-04-03 09:54

|<< 上一页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中文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