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领先的新能源资源和技术开发商上海格派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格派)与安徽萧县久有股权投资基金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未来,萧县久有基金将采取“基金+基地、投资+服务”模式,计划对格派新能源公司投资4亿元,而上海格派也将整体落户上海张江萧县高科技产业园。与此同时,上海格派也将在萧县落地一个生产基地,规划在12个月左右建成,生产1.5万吨的三元811产能(镍占比提升,钴、锰占比下降),达产后,全年收入预计可达到27亿元。
此次战略合作是行业变革的探路之作,格派有信心能够在未来打造成功的新能源企业与政府共同合作发展的经典范例,为以后的更多的新能源企业与政府合作找出一条优选道路。
据了解,身为我国钴锂镍资源交易行业龙头的上海格派,同时也是我国新能源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综合服务能力最强的企业之一。此次战略融资后,格派新能源在江西、安徽、浙江、江苏、越南海防五大新能源关键材料基地的布局将全部实现完成。
资源优势 基础夯实
事实上,作为最早布局新能源的中国企业之一,上海格派的投资领域已基本包含了新能源电池的全产业领域。其中包括锂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所需要的重要金属锂、钴、镍矿上;碳酸锂、氢氧化锂、金属锂等基础锂材料;硫酸钴、四氧化三钴等基础钴材料;硫酸镍、氢氧化镍、硫酸镍等基础镍材料;氢氧化镍钴锰前驱体;氧化镍钴锰锂、锰酸锂、钴酸锂等正极材料;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储能电池;退役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再生的全产业链。
不仅如此,由于进入新能源行业较早,上海格派的资源和技术也具有领先的竞争优势。在资源上,上海格派与世界第一镍矿资源公司俄镍NORILSK签署了长期协议,近年来,还与多个世界产量领先的万吨级金属矿山或是入股或是签署了原材料供应合同。基于此,资源稀缺的困扰被进一步打破,其新能源生态圈布局基本完成。
与此同时,种种领先的技术也进一步夯实了格派发展的基础:其硫化铜镍矿分离为高镁低镍和高镍低镁两种镍铜混合精矿、分别制备高冰镍的技术路线;水淬高冰镍硫酸选择性浸出制取电池级纯硫酸镍工艺;有机交换萃取法提纯硫酸镍工艺;红土镍矿氨浸生产氢氧化镍工艺;红土镍矿经硫酸和氨联合浸出生产硫酸镍工艺也已经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
发掘先机 领先布局
据悉,在新能源产业链整体布局上的资源累积和技术创新仅仅是上海格派的起点;未来,上海格派还将着力于完善矿石、基础材料和正极材料这些产业链中前端的布局。公司董事长曹栋强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在2017年至2020年期间公司将完善以上布局,而在2021年到2030年期间,公司将利用手上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在动力电池上进行深入的布局并会进入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整个新能源产业链的中下游继续深化探索,努力成为中国的嘉能可+特斯拉。
事实上,动力电池是整个生态链上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产业链下游的发展和政策支持会刺激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等新能源行业的中间产业更快地发展。在工信部、科技部等4部委于2017年3月联合印发《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出了大力推进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2020年实现大规模应用;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鼓励利用社会资本设立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基金等有利措施。另外新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中也对企业产能要求达到大幅提升。这都说明国家对于新能源电池整体生态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此外,在整个新能源生态圈的下游,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其背后更是有着燃油车退市计划的政策支持。2017年,各国汽车厂商纷纷发布新能源发展规划,科技公司支持的新造车势力也陆续推出概念产品,甚至量产车型。汽车新能源化的提速直接导致了动力电池产业的迅速扩张,而其对能量密度、性价比的要求,导致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三元电池成为锂电企业战略布局的重要阵地,而格派所着重布局的三元正极材料正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联讯证券发布的《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报告》中表示,未来,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产能将翻三倍,已经在该生态链布局的企业将享受高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而上海格派作为拥有资源、技术、政策等多个方面支持的新能源企业相信毫无疑问能在全球的新能源企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推荐